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场所普遍设置标识,提醒大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社交安全距离引起了广泛重视。保持社交距离的依据有哪些?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编 者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社交安全距离引起广泛重视。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郭女士需要乘坐地铁到朝阳区上班。“过去,地铁里有时特别挤,心里并没有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的概念。现在我发现,身边的人都更加注意这个细节,在安检、等车、坐车的过程中,都有意识地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既是为自己好,也是保护他人。”郭女士说。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中心主任、心理学专家银娟说:“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安全距离。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无论如何,都需要尽量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
窗口服务距离——
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
作为一种国际惯例,一米线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后,银行业便广泛采用。经过发展,一米线从简单的一条线,变成网点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从而逐渐形成成熟的一米线制度。
中国工商银行渠道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银行业领域的一米线通常是指,银行在距网点服务窗口一米处划线或使用类似功能设施,提醒客户在线后或保持一定距离排队等候,旨在保护顾客隐私和资金安全,维护网点营业秩序。
银行设立一米线的初衷是保护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客户到银行窗口柜台办理业务,涉及密码保护、资金安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设置并管控好一米线能有效防止客户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从而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早期,一米线还起到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因为客户需要在营业窗口前排队等候办理业务,一米线可以避免插队,扰乱排队秩序。
进入21世纪,银行网点全面使用排队叫号机,顾客到店后取号就座等候,不必再站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一米线提升顾客服务体验的功用相对凸显。部分银行网点在一米线的基础上,打造办理业务的密闭空间,提升服务体验。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的一米线被赋予了新内涵,体现银行服务、金融服务的专业水准。
目前,工商银行主要从风险控制和服务提升的角度考虑,已将一米线管理纳入网点现场管理制度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米线管理的公共安全价值更加凸显。
防疫社交距离——
飞沫喷溅距离一般不超过一米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间,人们发现,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预防流感的传播。随后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可以有效阻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后来,一些呼吸道传染疾病暴发,为了控制疫情,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开始推广安全社交距离,其中有的规定一米为社交距离,也有规定两米为社交距离。
经历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为了有效阻断疫病传播,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银行、餐厅、超市、医院、车站等需排队的公共场所大规模设置明显标识,避免近距离接触,对于阻断疫情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继续强调,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医学研究显示,谈话、咳嗽等行为中,飞沫喷溅距离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米。因此,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及以上的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阶段,保持一米及以上社交距离依然很有必要。如果低于一米,人群就需要疏散开来。当然,间距大于一米是更好的。
目前,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地铁、电梯,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存在困难。此时,正确佩戴口罩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交距离过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