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村庄里的“武社火” 全村老幼习武传承三百年


2019-02-19 15: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太原2月19日电 题:(新春见闻)山西小村庄里的“武社火” 全村老幼习武传承三百年

  作者 杨杰英

“宇文武社火”表演。 杨杰英 摄 “宇文武社火”表演。 杨杰英 摄

  宇文村,山西省太原市一个只有千人的小村庄。几百年来,这里的男女老幼人人习武,人人都有一个“武术梦”。

  元宵佳节,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非遗项目社火表演中,宇文村的40多位村民舞刀弄枪,展示村中的非遗项目“宇文武社火”,引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今年78岁的宇文村村民张吉福从小开始习武。 杨杰英 摄 今年78岁的宇文村村民张吉福从小开始习武。 杨杰英 摄

  宇文村的武社火,实际上就是一种传统的、地地道道的武术表演,它不同于其他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是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宇文村人练武术除了强身健体,还把武术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春节、元宵节和传统庙会,宇文武术就作为民间传统艺术进行表演。

  在当天的社火表演中,宇文武社火既没有传统社火的夸张表现形式,也没有锣鼓秧歌那样喜庆的节日气氛。表演者们使用刀枪棍棒,展示各种武术套路,气势豪迈。表演者有40多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7岁。

宇文村治保主任苗茂清进行表演。 杨杰英 摄 宇文村治保主任苗茂清进行表演。 杨杰英 摄

  今年78岁的宇文村村民张吉福从小开始习武,“我身体一直不好,有肠胃病,后来坚持练拳,强身健体。”

  “以前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村里农闲时男女老少都爱武刀弄棒习武,作为一个娱乐活动。”宇文村治保主任苗茂清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但习武的传统延续下来,一直没有间断。

  事实上,宇文村自古就有尚武之风,传承历史十分久远。从明朝时,鲜卑族宇文氏部落曾在此居住,故名。苗茂清说,鲜卑族素有骁勇善战的民族特征,故宇文村很早就是一个“武术村”。

  苗茂清介绍,“我的师爷名叫张万荣,对武术十分酷爱,从小习练祖传形意拳,是全国知名的武术大师。”在民国时,张万荣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国术擂台赛中,获得银盾奖和全国武士称号,更使“武术村”习武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作为山西省级非遗项目“宇文武社火”的传承人,宇文村村民张宝林一直致力于这项非遗项目的推广工作。“我们村里人人习武,人们把武术当作一种爱好,当作锻炼身体的社会活动。我们村现在经常出来参加表演活动的人数,能达到50人。”

  为了将这项非遗项目发扬光大,村内的武术高手纷纷免费收徒。据了解,宇文村非常重视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村小学设立有武术课程,张宝林每周会为学生教授两节武术课。

宇文村人练武术除了强身健体,还把武术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春节、元宵节和传统庙会,宇文武术就作为民间传统艺术进行表演。 杨杰英 摄 宇文村人练武术除了强身健体,还把武术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春节、元宵节和传统庙会,宇文武术就作为民间传统艺术进行表演。 杨杰英 摄

  “村里还拨经费聘请专家教练来指导,发展我们的武社火。寒暑假也会对村里的学生进行培训,对周边愿意学习的人进行免费教授。”张宝林如是说。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王福生表示,虽然“宇文武社火”是最近几年才挖掘出来的特色社火表演项目,但其历史比较悠久。宇文村男女老幼都在习武,群众基础好,氛围很好,非常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完)

  (原标题:山西小村庄里的“武社火” 全村老幼习武传承三百年|习武|宇文村|杨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