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过劳情况调查:不少劳动者抱怨加班又必须接受


2018-11-01 13:46 来源:法制日报

  不少劳动者处于过劳状态抱怨加班又必须接受

  职场过劳情况调查

  在不少人看来,小学教师可能是比较清闲的职业,有寒暑假还能按时上下班。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像旁人看来那么美好。“工作强度很大,在学校一天停不下来,而且压力大,公开课、推门课各种听课。脾气暴躁,回家不想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某小学英语教师郑艳无奈地说。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职场过劳。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智勇及其团队发布了关于职场行为与疲劳状况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8成劳动者承受着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

  加班如同家常便饭

  张智勇团队的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人普遍反映工作负担较为沉重,12.9%的人平均周加班时间超过10小时,劳动者每周平均工作47.56小时,超过国家规定的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超时情况较为严重;53%的劳动者有时或者经常在深夜仍然工作;36%的劳动者需要偶尔或者经常出差;71.9%的劳动者有时或者经常出现不规律工作的情况。

  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工作场所不再局限于办公室,这种便利性也使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靳先生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做销售工作,“我们不坐班,工作比较自由,但是有项目时加班会多一些,比如加班见客户,我曾经一天连续见客户12个小时,最后脑子都转不动了”。

  靳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工作8至16小时不等,出差是家常便饭。“销售行业必须时刻维护与客户的关系,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可以自己调节,但是客户有信息时必须立即回复,不然业绩会受影响”。

  在广东一家大型企业总部负责电商销售的牛晓燕有着同样的工作状态,“‘双十一’期间产品上线,这几天几乎天天熬夜到凌晨监控上线情况,处理不及时就会耽误销售”。

  记者问:“第二天查看上线情况不行吗?”牛晓燕有些激动地说:“还第二天!上线之后几万人在看,出个差错没有及时修正就会产生错误销售或者客户投诉。”

  “无处逃遁。”在合肥做理财产品营销工作的郭女士说,“做营销工作不需要一直待在办公室,只要有手机,加班已经渗透进了生活,也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加班。我们是按照业绩拿工资,没有加班费。晚上常常要准备第二天晨会的材料、看盘等。”

  郑艳告诉记者:“上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息的机会,我刚参加工作没有教学经验,但是也没有时间去向老教师请教。我一个人带了四个班,每天四节课,一周20节课。每天要批改各种作业,还要写教案、做课件,每天还有早自习,一周四节,一节早自习相当于一节课。”

  “感觉累不光是因为工作强度大,还有来自校长和家长给的很多压力。校长向我们要分数,动不动就单独约谈。我现在都不敢发朋友圈,一不小心就会被家长举报师德师风有问题。”郑艳说。

  过劳背后是身体透支

  张智勇团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职场中,81.9%的劳动者承受着一般或更高的身体压力。与此对应的是:近五分之四的劳动者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低于5个小时,超过一半的劳动者平均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个小时。

  “参加工作两年来我胖了20斤,老同学见到我都快认不出来了。”靳先生对记者说。

  靳先生说:“没有时间锻炼,每天陪客户,应酬很多,有时候一整天都在饭桌上,吃饭不规律。我意识到自己胖了就花好几千元办了张健身卡,但是没时间去,休息的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精力锻炼身体。”

  靳先生最近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我的健身卡终于以血亏的价格转出去了,前后去过两次,一次折合800元。”

  靳先生的健身卡“血亏经历”并不是个案。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某健身中心的前台,客服人员说:“办卡的人有将近一半很少来。”

  没有时间锻炼的后果是职员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校医院的理疗室门口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等待做按摩。理疗师齐医生说:“现在很多年纪轻轻的学生和老师来做理疗、针灸,都是一个毛病——久坐不活动,肩部和腰部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放松,都是僵硬的,我一按就疼得嗷嗷叫。”

  “过劳死”的案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实际上这样的悲剧仍在不断发生。

  张豪在北京一家公司做工程师,他对记者说:“公司改革之后,没有中层领导了,干得好可以直接升为高层,没有能力或者工作业绩不突出只能做最基层的工作,这就导致高层和想要晋升的一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上个月,公司有一名高层领导在西藏签约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可能与他长期高压高强度工作有一些关系。”

  高强度的工作也会对子女教育和家庭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李紫在北京读书,她的母亲在山西省某银行工作,“我很小就确定了以后不要从事金融、银行相关的工作,不想让我的孩子再有同样的孤独感”。

  她说,“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妈妈不需要工作的孩子,我妈妈永远在工作,放学回家很饿了还得强忍着等妈妈下班才能吃到饭”。

  “工作日每天七点二十开晨会,晚上下班以后开晚会,过年过节要排班,暑假肯定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寒假会一遍遍地问妈妈‘过年排班出来了没有,初几值班?’”李紫说,“后来长大一些才知道,妈妈不仅工作时间长,每个季度还有数百万元的存款和贷款任务。所以我考大学报志愿时都是避开会计、金融这一类专业。”

  “印象中年夜饭总是没有我爸。”陈先生的父亲是天津某医院的骨科主任,“作为科室领导,过年过节不能让员工值班,所以大家团圆的日子我爸一般都在医院值班。”

  说着,陈先生给记者发来一个家庭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他爸爸晚上七点写道:“早上七点上班,刚下手术,今天有六台手术!”

  “我爸今年50岁了,每天还是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而且骨科手术不光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活,需要拧螺丝装钢板,我很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承受。”陈先生对记者说。

  过劳感强弱受工作环境影响

  记者调查了解到,工作岗位不同,对劳动强度的看法也不一样。对于加班这件事,管理层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劳动者应该完成单位给定的任务。在整个社会快跑的节奏下,慢下来谈生活的人会被视为“不思进取”。

  “加班是责任,不思进取的人才下班到点就走。”广东某房地产融资中心副总经理汪杰直言。

  汪杰说,“我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加班很正常,有些人还会主动加班。加班的原因有很多,任务完不成、有时候有紧急状况,再加上公司有加班的氛围。抱怨加班有什么用呢?嫌累可以不干啊,什么都不干就不累了,在这个行业就必须适应大环境”。

  此外,过劳感的强弱甚至倦怠感的产生与职员自身对职业的认同度有关。

  “虽然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并没有产生倦怠感,毕竟很有趣,有可预期的成长空间、考核很透明,还有钱赚。不热爱工作怎么能做好工作,人生需要不断规划阶段性目标,现在累一些能实现目标的话,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靳先生说。

  “我的同事虽然都在调侃,但是该加班的时候都没落下,有需要的时候都会主动加班。整天游手好闲的人一个月看不出来,三个月就看出来了。我们公司的管理比较透明,一切拿业绩说话,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拍马屁不会让你的工资增加也不会让你升职。”同为销售人员的牛晓燕说。

  但是,多劳多得、清晰的上升空间、完整的新人培养策略对于很多职员来说或许过于理想化。

  “校长和家长双方的压力让我无数次想辞职,但就是知道就业难才不敢辞职,实际上工作状态是有点消极的。”郑艳说。

  (记者韩丹东)

  (原标题:职场过劳情况调查:不少劳动者抱怨加班又必须接受|郑艳|劳动者|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