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位养老院院长取经“江汉模式”


2018-10-19 13:44 来源:武汉晚报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成全国模范养老机构
  200位养老院院长取经“江汉模式”

  来自全国各地的养老院院长们参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手工活动室(图一)、参观评估室(图二)、体验信息化系统(图三)

  10月16日-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养老院院长齐聚武汉,参加“2018年第二期全国养老服务机构院长培训班”,并参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深入学习享誉全国的“江汉模式”。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全国首个五星级养老机构,建筑面积23000多平方米,现有总床位数800多张。今年9月,湖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专家评估组以湖北省70个试点单位的最高分98分,通过对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标准化服务质量验收。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是全国养老机构的一面旗帜。”

  全国各地院长好奇

  “江汉模式”有什么魔力?

  82岁的刘懿君奶奶是一位退休研究员,4个月前她还请了保姆,居家养老,现在她自费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养老,她说,原来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

  81岁的姚惠玲奶奶考察了许多家养老院,她觉得老人住养老院并不是子女不孝,反而让她有了更多同龄的朋友,唱歌看戏,生活多姿多彩;

  89岁的杨建成爷爷和老伴一起住进了老年公寓,以前两个老人在自己家,房子很大,地段很好,但是却有说不出的孤独,现在有了这样的集体生活,一日三餐饮食规律,每天老年大学还有免费课程,无聊时还可以搓搓麻将……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老年公寓,这群可爱的爷爷奶奶讲述自己在养老院的那些事儿,一个个笑得像花儿一样。

  10月18日上午,带着好奇心,200多名院长们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两批从17楼走楼梯下楼,依次参观了该院住院部、老人房间、公共浴室、老年人活动中心、食堂、老年人能力评估室和监控室等。

  参观过程中,各地的院长们连连点赞,不断相互交流点评着,“嗯,不错不错,服务细致、适老化设计非常贴心、标准化建设落实到位、环境布置非常温馨……”

  四川省宜宾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于朝良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信息化系统覆盖全面,改造后的评估室令我印象深刻。养护老人标准化细致非常全面,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后勤、社工、财务等几大板块都有覆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无名小院到享誉全国

  “江汉模式”到底是什么?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半个世纪前还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区属小院,“一院双制”是开创“江汉模式”的起步。今年初,由熊承刚书记、周春芳院长牵头编写的100万字《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用手册》正式出版,使得全国养老机构有了可借鉴的养老服务实操指南范本,也使得老人享受的各项服务有了标准。甚至连老人吃的红烧排骨的大小、分量和作料克数都有标准。

  养医结合下的“互联网+”也是“江汉模式”的一大特色。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能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进行远程诊断,把全国知名专家请到老人的“床边”问诊,广受好评。

  今年10月,该院信息化系统升级版正式使用,20个信息系统构成极大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给护理员提供了便捷,老人的日常生活都能够跟踪记录,开启了智慧养老新时代。

  同月,该院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大厅接待区域、适老化设施(包含扶手、防撞包条、老年人活动室、公共浴室、标识等)、老年人评估室、远程医疗中心、外墙、老年食堂以及福惠医院院内环境等九大改造全部改造完毕,福利院焕然一新,院内老人幸福感十足。

  本报搜院团曾探访

  老人代表给出“全五星”高分

  10月9日,本报“养老·去哪儿”栏目“搜院团”(团成员由福利院院长、媒体代表、老人代表组成)前往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实地探访,从地理位置、绿化环境、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医养结合水平等方面进行客观打分。

  “搜院团”成员进入A栋公寓接待大厅,宽敞又气派。左手边就是监控室,一整面墙挂着3米多长的LED大屏,福利院大部分区域一目了然,安全感十足。右手边评估室是福利院新改造项目,老人入院前都要在这里进行护理等级评估,室内以绿色为主调,有厨房、卧室、卫生间,活动区,仿佛回到了家里,让人觉得亲切舒适。

  3楼老年人活动中心是“搜院团”最喜欢的地方,项目设置也更加丰富多彩,音乐厅内有钢琴,网吧有12台大屏电脑,两间书画室提供无限创作空间,阅览室的书籍据说每个月都会更换,麻将室的手动麻将桌鼓励老人“码牌数墩”灵活手脑。

  卧室分布在4楼-16楼,房间内双人间设置独立阳台,每人单独配置冰箱,窗帘颜色淡雅舒适。搜院团市民代表纷纷表示福利院的很多细节设计非常人性化,很贴心。记者关馨

  链接

  外地养老院还有哪些好模式

  北京“一福模式”:跨专业团队合作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在正式开门营业之初,便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前卫理念,集结了一批专业医护人员(包括北京市卫校第一批康复护士专业毕业生)。2008年4月,该院针对老人多元化需求与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合作建立了一支“医、护、康、社工”共同组成的跨专业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照顾。

  在入院评估时,社工主要评估老人基本情况、心理与社交情况,医生负责评估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康复治疗师负责评估老人的肢体活动能力与自理能力。这样,跨专业团队能够既系统又全面地掌握老人状况,安排老人入住相应区域并制订合适的照顾计划。老人入住后遇到问题,会由护士转介到社工部,再由社工进行个案诊断预估,并协调相关技术人员制订个案计划,进而合作实施解决问题。

  杭州“陪伴模式”:敬老换住宿

  今年元月,杭州市滨江区团委联合区民政局在阳光家园养老院探索一项养老改革新模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年轻人每月为老人们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志愿服务,就能以每月300元的低廉价格住进养老院。

  年轻人是“住户”,更是以敬老换住宿的青年志愿者,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零距离“陪伴”老人。养老院组织的活动、老人有需求需要帮忙或陪伴,时间界定就会比较清晰,会根据情况给予小时数。按照规划,对于志愿服务时间连续多次不达标的入住志愿者,将会引入淘汰机制。这种模式既为老年群体增添了几分“青春”气息,让老年人不再孤独,也为年轻人的租房之困找到出路,两代人的融合势必产生“老少搭配,生活有味”的双赢效果。

  (原标题:200位养老院院长取经“江汉模式”"江汉模式|社会福利院|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