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里的“苗苗”


2018-07-30 14: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为了山里的“苗苗”

  李修会(中)给孩子讲故事。

  “幺儿们,起床了,吃早餐上课了!”早上6:20,许多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学校校长李修会已经在学生宿舍转了一圈。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在新苗学校重复,李修会在这里已经坚守了32年。

  如今,这所在大山里的私立学校,已拥有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特色教育实验校、全国卫生先进学校等称号。李修会也先后获得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禁毒优秀教师等十多项荣誉。

  “为了山里的这些孩子,累并快乐着。”回忆起自己32年来艰辛的办学历程,看着孩子从8名增加到了现在近1700名,李修会眼里闪动着泪花。

  “这些山里的娃娃实在太需要学前教育了!”32年前,高中毕业不久的李修会发现家乡摩尼镇有很多到了年龄却不上学的孩子,看着在马路上嬉闹、在泥浆里玩耍而无人看管的孩子,李修会的心隐隐作痛。

  摩尼镇,距县城60公里,地处川南高寒山区,海拔1200米,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转战之地。30多年前,这里的许多年轻夫妻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娃娃。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孤僻,普遍存在“生活失助、游乐失友、安全失保”的问题。

  1986年,李修会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泥土墙屋子,创办了该县首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随后,8个孩子报名入学,成为新苗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上了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家长们的共识,新苗幼儿园第二年迎来了42个孩子,并不断发展壮大。

  2002年到2009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李修会贷款几百万元修建了两幢教学楼及学生食堂、公寓、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创办了寄宿制小学。

  “要不是家长们的鼎力支持,学校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我得用最好的教育来回报他们。”谈起学校的发展,李修会感触良多。她清楚地记得,多年前修建小学教学楼时,眼看着工期因资金欠缺无法推进,数十名家长不约而同来帮忙砌砖、抬板,并且不要一分工钱,直至学校全部修建完毕。

  “家长们对新苗学校期望很高,我无论如何也得让他们放心!”李修会介绍,新苗学校目前的留守儿童占91.7%,学校从不拒绝任何一名愿意来读书的孩子,包括残障儿童。

  2013年,李修会再次筹措资金,创办了中学。

  截至目前,李修会一共投入3000多万元,将学校扩展到了占地10余亩的规模,吸引包括邻省乡村在内的近1700名孩子慕名就读。

  “想不到在这样一所偏僻的山区小学,学生竟能说出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2004年11月,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加拿大留学生伊利克到新苗学校参观,和学生用英语对话时惊讶不已。

  “原来的‘调皮大王’,现在变成了遵守校纪的好学生;原来习惯不好的学生,如今成了班干部……”谈起孩子们的进步,李修会满是欣慰和自豪。

  2009年冬天,李修会带着四年级的李涛去医院输液,夜里10点才回校。回校不久,李涛又继续发烧,李修会冒着严寒,带着孩子又赶去医院。那晚,她一直守到天亮,直到孩子体温正常后才赶回学校。2011年4月,六年级的罗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孩子的衣服补了又穿,穿了又补,李修会带着他到街上,掏钱为他买了3套新衣服,穿上新衣服的罗港扑在李修会的怀里,放声大哭……

  “我们对学校里的11名特殊儿童全部免费,直至初中。”李修会说,呵护留守儿童最初只是缘于对孩子们的疼惜,后来却是一种对社会的感恩。据李修会介绍,对家庭非常困难的和特殊家庭的儿童,新苗学校实行全免费,此外,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行学费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减免。截至目前,该校已对数百名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爱心帮扶行动。

  李修会坚守山区教育事业32年,多次因为累垮了身子患上大病,但都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所以梦想召唤着我回来。”接受采访时,曾是新苗学校小学部第一届学生,如今已是该校教师的邱静宜说。目前,已有10余名原来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校当了教师,助力“新苗”未来发展。

  (刘传福)

  原标题:为了山里的“苗苗”|苗苗|留守儿童|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