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 繁荣城市发展


2018-07-19 14:17 来源:广州日报

  促进民族团结 繁荣城市发展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效显著

  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陈汉添摄

  登峰街民族之家 邱伟荣摄

  专题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如何促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适应和融入城市,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谐。广州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约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71万多,约占86%。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结合广州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推进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6年广州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文/廖靖文

  统筹规划 完善服务管理体系

  民族事务涉及面广,同时也比较敏感,广州市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广州加强统筹规划,出台规范文件明确服务管理任务,联动管理、专业管理和疏管并用,确保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市、区均设立民族工作机构,并分别成立民族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统筹领导。各镇(街)明确民族宗教工作由统战委员兼管,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配备民族工作专干,将民族成分更改、人口信息采集等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市、区、镇(街)、村(社区)、网格五级民族工作网络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积极完善公共服务,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入户、就业、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尊重风俗习惯等方面提供保障服务。由市民族宗教局设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联络站,今年以来共接待来电来访600余人次;市人社局在全市183个劳动服务网点和250家人才培训机构,通过“四个一”服务手段(设立一个少数民族就业服务窗口,建立一个少数民族就业管理平台,依托一项远程建工系统引导少数民族就业,开展一项务工前综合教育帮助少数民族融入城市),累计为4300多名少数民族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为 2万多名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提供岗前综合培训。市来穗局不断完善积分制入学、入户、承租公租房、社会融合等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流动人口实施无差别服务,不断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本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为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区,我市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建立了18个“民族之家”、一批“两站一队”(即少数民族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法制宣传,加强与各族同胞沟通联络和日常管理。还通过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工作站(点)、社区融合学堂、民族小书屋等平台,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参与广州经济社会建设,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学共乐的嵌入式社区环境。

  创新机制 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广州市创新形式,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服务管理平台,摸准底数、抓实基层、做好服务。市民族宗教局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了广州市民族宗教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全面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规模、人员结构、民族成分、地区分布、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情况,为提升服务管理精准度提供支持。

  结合重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与少数民族群众开展联谊会、座谈会,进行走访慰问、民族政策宣传和文艺巡演活动等。每年定期举办的“广府庙会巡演”“民族新春音乐会”“少数民族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市民族宗教局创办了《广州民族宗教》季刊、“民族团结进步网”和“广州民族团结进步”微信公众号,配合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讲座、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文艺巡演,派发服务信息资料、播放民族团结专题片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介绍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精准服务指引。

  针对部分清真拉面店存在证照不齐、管理不规范、安全有隐患等问题,2015年开始,广州市深入开展清真拉面店“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创建活动,市民族宗教局与市工商局、食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倡导全市清真拉面店积极参与“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创建活动,引导清真拉面店经营者文明守法经营,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共同构建团结、和谐和邻里守望的融洽关系。截至目前,共举办清真饮食行业人员培训班80多场,培训人员达8000多人次。

  今年上半年,越秀区登峰街少数民族工作室和青海化隆县驻穗办,青海省海东市就业局接洽,在街道辖内伊麦佳餐厅开展“中烹+创业技能”培训活动,受到少数民族餐饮界的普遍欢迎。锁志军和王富龙两位少数民族志愿者全程参与,并将这项活动由登峰街开始向全区、全市范围内推广,进行上门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5期,每期30人,共有450人接受培训,为广州市少数民族餐饮“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培训内容包括城市管理条例、消防安全、食品餐饮卫生法、合同法、治安条例、办证指南、积分入学等。“这些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在少数民族群众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每期大家都踊跃参加,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

  依法治理 科学疏导共同管理

  广州市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方式方法,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运用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之中,用法律维护民族团结。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矛盾纠纷涉及面广的实际,成立由统战、民宗、公安、综治、工商、城管等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调处矛盾。积极与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等重点少数民族输出地政府(民委)以及驻穗办事处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定期互动,实现互助。

  市司法局组建了200余人的少数民族律师资源库,有针对性地选派合适的律师为少数民族受援人提供便利、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在全市开设了25个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点)以及法援基金“法援民族情”项目,2014年以来为5000余人次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余件。

  针对近年来城市管理中的难点,为解决占道摆卖的问题,规范摆卖秩序,广州市城管委、工商局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兰圃设置1处130个档位的疏导区,在天河区燕兴路、白云区三元里流动疏导区也为少数民族提供一定数量的摊位,进行科学疏导,近年来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流动商贩明显减少。

  协同共建 发挥社会力量积极作用

  发挥政府“智库”作用,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专题调研,对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在全市成立14个市、区民族团体,激发社会团体协同参与服务管理主动性,引导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优秀代表人士,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代表积极作用。

  2009年成立市民族团结艺术团,现有活跃成员50多人,由热心民族事业的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组成,定期到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镇、宗教场所等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和民族文艺巡演活动。自成立以来,艺术团已累计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和民族文艺巡演近200场,既宣传了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又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越秀区登峰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比较集中,街道成立了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站,组建了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少数民族足球队等团体。还建立了慈善公益机制,鼓励发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扶贫济困活动,以实际行动关心弱势群体、帮助其融入城市。位于宝汉直街26号“凯萨维尔”餐厅的老板阿布杜西库尔、阿不来提兄弟俩从2016年起至2018年3月,对光塔路困难家庭冯氏一家每月提供1000元的帮扶资金;还向清远市清新区两户困难家庭每月分别帮扶500元,准备帮扶到两户家庭脱贫为止。工作人员介绍,“少数民族商户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越来越浓”。

  市统战、民宗、公安等部门定期组织青海化隆拉面店经营者到海珠区社会福利院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上温暖与祝福。活动中,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场面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福利院的老人们纷纷感谢少数民族同胞们带来的民族表演和民族特色美食,热气腾腾的拉面让老人家们感到格外温暖。

  原标题:促进民族团结 繁荣城市发展|王富龙|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