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革命老区因路而兴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增10倍   


2018-07-05 14: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宁波7月5日电 题:浙江革命老区因路而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增10倍

  作者:张斌 罗媛安

  四明湖畔,浙江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的红色印记清晰可见。

  抗战时期,梁弄镇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1943年4月,中共浙东区委和浙东行政公署进驻横坎头村,从此,这里便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硝烟散尽,但岁月留下的痕迹仍熠熠生辉。

  2003年起,当地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人民币,下同)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保护性修缮,通过新建游客中心、建设配套设施、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等,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眼下,横坎头村年接待游客达50余万人次。旅游业的兴盛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截至2017年,横坎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85亿元,村集体固定收入26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不足2700元提高到27568元,增长了10倍。

  但在15年前,横坎头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村集体收入负债4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15年前,盘山公路S213省道是连通余姚市区到四明山区的唯一通道,来回一趟需要近6个小时。”横坎头村党委委员邱民波说。

  其所说的S213省道即浒溪线,是通往横坎头村必经之路。1970年,这段公路修建完成,最初是传统砂石路面,因弯道急、路面窄,大型车辆无法通行。此后,余姚几代交通人不断拓宽改造浒溪线。

  最近一次在2016年,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投入1200余万元,在沿途建设4个观景台、2个驿站、8个公交车站等配套。现在,横坎头村到余姚市区的车程已降至30分钟,经过改造的浒溪线还被赋予文化内涵。

  赏美景、品百果、观湖山……依托良好的交通环境,横坎头村“红色旅游”日渐兴盛。当地建立樱桃园、垂钓园、盆景园等配套设施,利用“青山绿水”与革命旧址,成为集历史文化、革命胜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村落。

  “我们一家原本都在外打工、收入不多。但后来村里发展‘红色旅游’后,我们就回到家乡,在老房开了农家乐。”村民黄彭勋说,2011年,他返乡开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百丈农家”。

  日渐便捷的交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借着红色旅游东风,黄彭勋一家的生活有了改变:“百丈农家”的面积从100平方米扩大到了400平方米,他家的年收入已超50万元。

  除了旅游业蓬勃发展,公路畅通也便利了沿路地区的产业发展。如梁弄镇的余姚天博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原本是家小工厂,如今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

  “我们的灭火器全部用于外销,公路改造之前,集装箱货车进场很吃力,现在情况好多了。”该公司负责人王沛钢说,周边公路与村道的改建提升,为公司提供了更方便的货运条件。

  交通正带来中国乡村的振兴和产业兴旺。而今,围绕横坎头村浙东抗日革命纪念地、丹山赤水、浙东小九寨、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景区的“生态富民走廊”即将建成,横坎头村的红色土地正被美丽公路串联,续写因路而兴的更多故事。(完)

  原标题:浙江革命老区因路而兴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增10倍   |农家乐|宁波|梁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