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是选专业、选学校还是选城市?


2018-06-07 14:1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考大学是选专业、选学校还是选城市

  选择城市是人的二次投胎。多投几次胎才有比较,将来也不至于后悔

  文/闫肖锋

  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正值高考季。考大学你是专业优先、学校优先还是城市优先呢?

  先说我的排序:城市>学校>专业。我把这个选项发到微博上,得到的答案大致是,大城市的网友选专业或学校,中小城市的网友选城市。原因很简单,大城市的人本身就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则要费思量了。

  一篇《我为什么不选兰州大学而选非985的上海大学?》曾引发类似争议。兰州大学,985 名校,专业性很强,学习氛围浓厚,考研有优势,但无奈位于西北,经济低迷,留不住人才。对于抢夺风暴眼的年轻人越发没有了吸引力。

  选择非一本的上海某大学呢,因为处于潮流风暴眼、经贸高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包括大企业校招,能听大牛讲座或世界级音乐会、演唱会,这可比一所大学丰富多了。最关键的是,你还有机会去大机构大公司实习、兼职。

  如今人才大战正酣,一线城市难进,新一线城市正兴。学IT 不去北京就去杭州、成都,学金融不去上海就去深圳,因为这些城市是行业发展的风暴眼。而在中心城市形成的眼界、视野又会伴随你一生,影响你的人生晋级之路。

  城市>学校>专业,有人会说这是对于社科人文类专业的排序吧,因为需要全球眼界和工作机会嘛。其实对于理工科专业也一样。谁知道未来科技会把人类带到什么方向?“按现行的教育方式,我准保你家孩子,30年后找不到工作。”马云这话不是说说吓人的,阿里不是办了所“云谷”子弟学校嘛,专门教授应试教育忽略的美术、音乐、心理等课程。因为你和机器人在同一个赛道上赛跑肯定没戏,比体力比耐力或比算力你没有优势。且未来你将从事何类工种、跳几次槽也未可知,所以只有开眼界,同时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弱项上用力。这些非大城市而不能。何况还有世界观呢,眼界呢?

  你是哪里人,不决定你是谁;你在哪里读书、生活,才决定你是谁。

  如今,有六成的 80后、90 后都不在出生地学习、工作,“漂” 成为新一代的迁移常态。“漂族”在中心城市历练甚或成为新市民,就是在国内进行了一次“身份进阶式移民”,同时也给这些城市带来新鲜的活力。

  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关键看你的需求, 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了将来要留下来的城市,这直接影响你的就业、眼界和发展方向。大城市意味着苦拼和高房价,也意味着机会和晋级;中小城市则意味着温暖、回归,也意味着停滞、养老。

  最近《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引发口水战。其实你只要把几个版本的《图鉴》理解成个人晋级的故事就对了。“漂族”只要启动内心那台发动机,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关于未来城市化的机会,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人口流入迅猛的地方可以重点关注。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重庆、郑州、成都、武汉、上海、长沙、石家庄都属于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增长了超过 50 万的城市。

  第二,大城市难进也得进,对年轻人来说,可以先考上那里的大学再说。对此,北上广深优先,其次是杭蓉武天。

  第三,一座城市的未来要看人口净流入量,尤其是年轻人口的净流入量,更准确地说,是年轻、有想法、有梦想的人口的净流入量。在这点上,没有哪座城市能与深圳相比。

  第四,一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或发展后劲主要靠年轻人口,接纳外来年轻人口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核心。谁能包容“漂族”,谁就能取得未来城市竞争的胜利。所以,未来五年,我更看好新一线城市的发展潜力。

  一位云南朋友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云南人都是“家乡宝”,但我给出的建议还是,尽量去一线城市上学,哪怕以后再到新一线或回老家呢。

  选择城市是人的二次投胎。多投几次胎才有比较,将来也不至于后悔。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21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原标题:考大学是选专业、选学校还是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