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行长者饭堂 只需6-12元老人就可享两荤一素


2018-04-10 10:31 来源:时代周报

  只需6-12元,60岁以上长者就可享用两荤一素加热汤的营养午餐,边吃饭边和“老友”聊家常。这是广州以长者饭堂为切入点,探索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目前,全市这样的长者饭堂,共有952个。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工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其中,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

  2016年以来,广州就以保障纯老、独居、孤寡等特殊长者的助餐需求为重点,为居家长者持续提供安全、优质、健康、营养“大配餐”服务。该服务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贡献了“广州智慧”。2017年,广州市以助餐配餐为特色的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绩效考核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全覆盖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项目在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

  “从长期照护提供者的立场去考量,最佳选择是将居家服务、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整合到同一个框架中去通盘考虑。”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记者表示,考虑到老年服务既需要社会化,也需要专业化,理想的政策设计是以社区平台为基础,将机构服务和居家服务串联。

  如今,广州已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3级实体服务平台,涵括上门服务、日间托老、综合服务等服务。接下来,广州将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结合助餐配餐服务与志愿服务、上门探访、家庭医生等服务,利用公共卫生医疗资源,推进医养结合。

  惠及160余万长者

  每周一至周六中午11点,广州市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内的长者饭堂准时开饭。4月4日的午餐菜单,是山药五花肉、洋葱炒肉、南瓜蒸饭和萝卜龙骨汤。两荤一素、养生饭加上营养汤,是该饭堂的标配。

  “考虑到长者的口味和健康,饭堂提供的都是口感偏软,少盐少油少糖的营养午餐,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又符合长者的身体特点。”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业务主管朱庆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餐单是结合营养师以及中医师的意见搭配,也会根据长者反馈的意见调整口味、菜式。

  饭堂很受长者欢迎。“饭菜热气腾腾,汤清淡营养,搭配合理,我们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吃得开心。”张木兰阿姨成为饭堂常客后,亲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最高峰时每天有270多人来吃饭,现在平均每天约有200人来。”朱庆业说,饭堂也会为部分行动不便的长者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为糖尿病、牙齿脱落的长者提供个性化膳食服务。

  社区长者饭堂是广州“大配餐”服务的缩影。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广州以保障纯老、独居、孤寡等特殊长者的助餐需求为重点,为居家长者持续提供规范、健康、营养、方便、快捷的午饭“大配餐”服务。

  各街(镇)都在探索适合本地的运营模式。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运营大致分为四种,包括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自建厨房;由具有配送资质的餐饮企业送餐至长者饭堂;协商餐饮企业门店作为助餐服务点,为长者设置就餐区;依托高校或企业食堂,随到随点,个性化收费。

  至于餐费标准,基本是在每顿6-15元之间,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减少长者自费压力。以天河区为例,一顿餐标为15元,企业让利3元,天河区再按照不同年龄层次给予补助,长者自付6元或8元便可享用。

  2017年,广州投入10919万元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广州市“3+×”创新试点,重点构建全覆盖的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主要用于长者饭堂建设装修、设施设备购置等项目。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100%覆盖街镇、村居,惠及160余万长者,基本形成“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

  不仅解决吃饭问题

  长者饭堂是广州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切入点。2016年,广州市民政局曾向1025名长者开展入户调查,发现居家长者的助餐服务需求位居首位。而长者倾向于选择有政府背景、餐费便宜、按次计算、提供多种就餐方式和点餐方式的助餐服务。

  “助餐服务不仅是解决长者的吃饭问题。”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说,可自理的长者可到饭堂、配送点等取餐、就餐,增加运动量之余也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不可自理的长者则由服务人员或志愿者配送到家,有任何情况也可及时反馈。

  助餐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日托中心等场所。

  以天河区为例,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提供老年大学堂、社区长者饭堂以及日间托老中心服务。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副主任唐明珠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老年大学堂去年共开展超过60个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歌舞艺术、文学艺术、体育健身、智能应用四大板块,服务人次达11460人。另外,中心还为区内日间需要照料的长者提供包括个人照顾、保健康复、膳食及各项社交康乐活动等服务。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运作成熟时,鼓励服务向精细化、营养化、科学化转变。也有机构认为,当提高精细化服务时,整体运营成本也会提升,开销难以平衡。

  “以营养午餐为例,中心曾将项目外包给有资质的厨师团队,但难以直接监管到各项细节,最终改为自行聘请厨师。”朱庆业说,结合营养师、中医师的意见来搭配餐单,这些看得见的人力成本导致午餐整体成本偏高。加上企业再让利,如要维持这样的服务,担心难以平衡开销。

  “目前相当多的居家服务都靠‘政府买服务’来支撑。但是,一项社会服务如果不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可持续就会成问题。”唐钧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长者权益保障法》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长期照护服务的角度看,按照国际经验,居家服务、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应该是功能耦合的有机整体,才能充分发挥“1+1>2”的整体效应。

  推动服务转型升级

  运行近两年,“大配餐”服务体系已不断拓展多层次服务内涵,持续强化多支撑服务载体,基本形成多主体服务格局。

  目前,全市共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164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24个,星光老年之家1460个,农村长者活动站点1144个,日间托老机构170个,五保互助安居点136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其中,在全市164个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中,135个由社会力量运营,占82.3%;全市长者饭堂由社会力量运营的占比85%,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量提上来后,广州要着眼于质。为此,以“大配餐”服务为例,广州市民政局印发实施了《优化城乡养老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提升助餐配餐服务水平工作方案》,推动服务转型升级。

  “首先要优化服务网络,提升配餐质量。”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说,下一步将调整优化选址、适当增加服务网点密度、提高长者饭堂供给能力。同时规范运营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则是将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涵。具体来说,广州将完善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开发移动服务APP,提供多元化服务手段。同时将搭建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志愿服务、上门探访、家庭医生等有机结合,做好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