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万亿 南下资金重塑港股生态


2017-11-21 16:27 来源:中新网

  三年三万亿 南下资金重塑港股生态

  沪港通开通刚刚迎来三周年,深港通也即将满一周年,互联互通机制为港股市场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截至10月底南向的港股通累计成交已经达3.33万亿港元,为港股带来了6375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

  市场分析人士称,今年前十个月港股通成交额同比上升22%,这也成了港股今年上涨逾30%的重要原因之一。内地资金改变了港股市场上的估值体系,内资外资在港股市场上的定价权争夺也将呈现新的格局。

  “三万亿”助力牛市

  2016年11月17日,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开始,至今已经足足三年。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也如约开闸。内地资金南下变得越来越便捷,并对港股造成了显而易见的改变。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港股通三年以来累计成交3.327万亿港元,为港股市场带来了6375亿港元净资金流入,内地投资者利用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金额已达8088亿港元。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港股通资金的持续流入,是港股成交额上升的重要推动力,今年前十个月,港股总成交额同比上升22%,这也成了港股今年上涨30%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开通以来,港股通南下累计净流入基本是以一条30度的斜线持续向上发展。与开通初期对比可见,一方面北上资金表现目前明显相对偏弱,而这与开通初期北上资金明显比南下资金活跃有了明显的区别。另一方面,港股通资金占港股大市成交额的比例不断上升。港股通占香港股票市场成交量比例逐年增长,以主板为例,2017年已经达到10%甚至更高水平,并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报告,早在2016年中国内地就已取代了美国,成为第二大资金来源,占外来投资者交易的22%及市场总成交金额的9%。

  沪港通开通三年之际,港股和A股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自从2015年3月监管层放行内地公募基金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投资港股以来,截至11月,具备资格的“港股通”公募基金数目已经达到了115只(A/B/C类不合并),单单10月份就新发行了6只,是今年4月份以来最高单月发行速度。

  港股生态得到改变

  港股通的三年,香港股市的改变有目共睹,但如果从更长的角度去看待香港市场,这样的改变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港股通的流入对改变港股的生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内地资金使股票的估值体系有所改变。部分中资企业在国内较有影响力,但在香港市场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分析人士表示,伴随着内地资金增多,对于这部分企业的估值相信会有更准确的计算。今年最典型的例子就算是中资房产股板块了,如恒大、碧桂园、融创今年走出了惊人的走势,内资资金是今年该板块崛起的主要力量。

  其次,港股通也重新平衡了内外资之间的话语权。以前港股市场是外资主导,而今年以来从外资做空屡屡折戟而归来看,市场的定价权有了转移。今年,外资和中资对地产板块以及汽车板块估值的对抗,瑞声科技被沽空报告狙击和内地资金买进的博弈,都不难看出香港股票市场中,外资已经不再是“一言堂”。而如果按照最新的港股通持仓排行榜看,前几名的持股量占港股流通股的比例已经基本在30%左右,可以说在这些股票上,港股通资金有绝对的话语权。

  第三,港股通目前也是机构参与为主,并且更多的还是资产配置的角度。以十大港股通持股来看,持股最多的大部分是银行股和保险等传统的金融企业,尤其是中资银行。银行板块今年7月份开始出现大涨,虽然有宏观面的支持,但也受惠于内地资金南下量变引发的“价”变。这使得投资港股染上了更浓重的投资中国核心资产的色彩。

  此外,正因为互联互通的原因,香港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内资投行崛起。二十年前,香港十大券商清一色的是外资和港资。但是二十年过去,如今前十大券商中只有美银美林还在榜上,其他都是内地投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港股通,还是债券通,或是将来的新股通、ETF通等,互联互通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言:“沪深港通机制为两地市场带来了历史性的互联互通。通过交易总量过境、结算净量过境的独特创新,两地市场可以在充分保留各自市场监管规则、市场结构和交易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互联互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为内地资本市场取得了最大效果的开放,也大大提升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