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绝不是终点(经济茶座)
近期,又有26个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其中,笔者采访过的一个县近日召开全县万人大会,对前期脱贫攻坚作了表彰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得知消息后,笔者深感这个会开得及时、开得好。
之前,在该县采访一些扶贫干部时,笔者注意到,有的干部精神状态不太对劲。有盲目乐观的:认为好不容易摘了帽,现在留一小部分扶贫干部“打扫战场”,其他人可以“鸣金收兵”了。也有满腹牢骚的:没摘帽时干部要保持稳定,现在摘了帽,该好好“论功行赏”了吧,怎么还不提拔我?
付出超常规努力,终于脱贫摘帽,自然可喜可贺,庆功总结也合乎情理。但摘帽只是脱贫攻坚战迈出了重要一步,还不是大获全胜的终点。
首先,摘帽并不意味着当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我们的目标是“不落一人”,实际上,宣布摘帽的县多多少少留了些“锅底”,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多数属于深度贫困,脱贫难度更大。
其次,摘帽销号的农户是否已经稳定脱贫,还有待时间检验。返贫发生率偏高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些脱贫成果往往还是比较脆弱的,遇上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家里有个上学或生病的,不少销号家庭很容易返贫。销号的仍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脱贫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
再次,制约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比如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都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脱贫攻坚,快马加鞭莫下鞍,摘帽县是如此,全国范围亦然。两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重,2016年底,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分别还有近200个和近3万个;因病致贫仍然高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战胜这些挑战,要拿出更有力度的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完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缓解看病难、吃药贵。
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着力尽快解决。比如,拿非贫困县、非贫困村来讲,相对而言,这些县村的发展条件整体会好些,能脱贫的早就脱贫了,剩下的多是深度贫困人口,他们的脱贫难度不低于贫困县、贫困村。而现行政策体系下,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获得的上级支持力度显然更小,如果当地政府不加以足够重视,不采取给力措施,这些地方的贫困人口就有可能成为脱贫攻坚“被遗忘的群体”。此外,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倾向性问题,弄虚作假、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时有发生,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思想脱贫还得加把劲。
总之,对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能低估,脱贫攻坚仍在路上,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懈怠,行动上仍需撸起袖子加油干,从严从实贯彻好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