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11月17日电 (范丽芳)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一名孕24周、出生时仅有0.79千克的“手掌婴儿”安静地躺在保温箱的“鸟巢包”中,为了模拟在妈妈子宫里的成长环境,医院对保温箱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他是截至目前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孕周最小的宝宝。
医学界将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千克的新生儿定义为早产儿,他们不仅长相稚嫩,脏器发育也不成熟。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呼吁世人更多关注早产问题,加强相关研究,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将每年的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今年11月17日是第六届世界早产儿日,也是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举办的“第三次世界早产儿家庭爱享会”,今年的主题是“有爱就有一切”。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的父母与曾经陪护孩子们的“医护妈妈”们再次相聚。
尚未发育完善,需要医护人员特别关照。“我们希望给早产儿营造一个像在妈妈子宫里一样的生长环境,这个保温箱的温度、湿度都是通过研究的,包括身下垫着的‘鸟巢包’。”该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冀湧介绍,由于护理对象特殊,要求护士有更加专业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和爱心。”
随着高龄产妇、试管婴儿的增多,以及妊娠并发症、多次流产史、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影响,早产儿数量正在逐年攀升。山西省儿童医院副院长马兰介绍,该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年收治1800余例,早产儿占90%左右。
分享会上,马兰介绍,现场的孩子们曾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现在有的可以自己吃饭、走路、上幼儿园。“我们希望各早产儿家庭参与其中,一起分享小天使们的成长经历,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他们的信心,也为正在住院的早产宝宝加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