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16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异常活跃,其中2015年、2016年的总交易规模均超过了2万亿元,在助力上市公司进行产业链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一些负面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屡屡出现的大额商誉减值和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已经成为市场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A股公司今年三季报商誉合计1.26万亿元,较去年底的1.05万亿元,增长了近两成,达19.86%,商誉占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比例为3.70%。今年三季度,1179家公司三季报商誉较年初出现增长。统计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700家创业板公司商誉合计达到2434.07亿元,较年初增加536.9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近20%。
上市公司整体过高的商誉规模潜藏较大的风险。有基金公司认为,过往多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盛行,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追逐市场热点、炒概念、做高股价,不惜高溢价收购,促使A股上市公司商誉不断膨胀。但市场中的风险往往在乐观的气氛中聚集,近期就不断出现商誉减值致业绩下滑甚至变脸的案例。目前,商誉急剧变动已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作为近年来并购重组最为活跃的板块,中小板和创业板未来可能受到商誉减值的影响最大。
在今年的三季报中,新华医疗宣布,对收购成都英德及上海远跃形成的商誉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1.91亿元。三季报计提减值后,收购上海远跃及成都英德形成的商誉账面值从4.55亿元下降至1.15亿元。省广股份则宣布,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12.46万至1.83亿,同比变动-90.00%至-70.00%,其中原因就包括部分并购公司业绩未达预计,存在商誉减值迹象。
除了潜藏大额商誉减值风险之外,并购重组带来的业绩承诺也将在2017年集中来临。10月份以来,包括荣之联、宝鼎科技、华鹏飞在内数十家公司陆续披露收到业绩补偿款或回购相关股份的事项,原因系并购标的2016年、2017年业绩承诺未达预期。上市公司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已经并不罕见。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业绩承诺、商誉保持了高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