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延续使我们的世界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健康和快乐。”6月19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丹·牟德博士在浙江工业大学(下称“浙工大”)为浙工大师生作了主题为“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的工程教育”的报告,在报告中,丹·牟德提出,要想达成21世纪工程学的愿景,不仅要解决工程学面临的14项挑战,更要培养有全球化意识的拔尖工程人才。
工程科技是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传统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工程人才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在本次专题报告上,丹·牟德被聘请为浙工大名誉教授,为学校工科人才培养再添一砝码。在报告中,丹·牟德指出,要实现21世界工程学愿景的关键在于克服包括“经济利用太阳能”、“发展聚变能源”和“开发碳回收工艺”在内的14项挑战,由此可见,21世纪的工程学要更关注为人民和社会服务,更具有全球化观念。
“这些技术挑战一旦克服,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丹·牟德说,实现这些工程技术成就,不仅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储备具有能力解决挑战的人才。
为此,美国国家工程院此前联合多个工科院校实施了“重大挑战学者计划(GCSP)”,旨在借助“计划”和“体验”来完善工程教育,吸引众多具有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培养出能够应对21世纪工程大挑战的卓越工程师。在丹·牟德眼中,这是一项培养工程拔尖人才的新战略。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多学科交叉,通过参加可行的商业模式去创业,通过丰富全球化经验来理解多元文化,获取更多的社会意识。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具备研究、创新、跨学科、商务和创业这五项必不可少的能力。”与此同时,丹·牟德提到,学生们更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在他眼中,获取知识不难,但是如何用知识傲立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却是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