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半年遭4次无人机袭击 恐袭“技术升级”敲警钟


2018-07-04 15:03 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俄军半年遭遇4次无人机编队袭击 恐袭“技术升级”敲警钟

  东方网7月4日消息:2018年1月,13架无人机对俄罗斯驻叙利亚赫迈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发动袭击,最终7架被击落,6架被俄军“控制”。此事件在当时曾引起震动,高技术恐怖袭击威胁也从安全专家的“预言”走进了现实。但是自1月的袭击之后,4月、5月和6月又连续发生3起小型无人机编队袭击驻叙俄军基地的事件,考虑到当前恐怖分子近乎无法遏制的全球流动,高技术恐怖袭击的威胁已经非常紧迫。

  关于无人机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袭击工具的警告,在消费级无人机充斥市场之前就多有见诸报端以及各类反恐相关研讨会议。而随着无人机大量涌入消费市场,这种警告就出现的更加频繁了,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无人机“恐袭惊魂”一再上演,也为这种声音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年1月27日,一架白色小型4轴无人机落到了白宫院内;2015年4月22日,一架小型无人机降落在了日本首相官邸的屋顶上;2017年7月,为了避风,一名业余摄影师将一架4轴无人机迫降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并且没有被发现。而有关无人机闯入机场、大型活动现场、军事管制区等事件则几乎是每天都在上演,但是万幸这类事件中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有恐怖袭击阴谋。

  但是在叙利亚一再上演的,武装组织利用无人机编队袭击驻叙俄军基地的事件,则为那些“乐观”人们敲响警钟。据俄罗斯国防部披露,袭击俄军基地的无人机都配备了气压传感器和升降舵,在飞行过程中使用GPS导航技术,而携带的爆炸物和引信也都是军用级别的。俄罗斯专家对截获的无人机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武装分子甚至可以在100公里外放飞这些无人机,最重要的是这些无人机都是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消费级无人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

  在叙利亚袭击俄军的无人机技术,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安全专家关于恐怖分子技术的认知。俄罗斯曾认为这些高技术无人机袭击中有“乌克兰痕迹”——无人机挂载的部分弹药来自乌克兰,但是乌克兰为对付俄罗斯不惜军援恐怖分子的论断显得太过匪夷所思,比较合乎逻辑的判断是,乌克兰政府控制力弱,导致军火库武器大规模流失(乌克兰此前曾多次发生军火库爆炸,有分析称可能是湮灭武器外流证据),最终部分武器通过黑市或特殊渠道流入叙利亚。

  在乌克兰内战以及叙利亚战场上,有一些“相同的人”,例如为乌克兰东部武装以及叙利亚政府作战的俄罗斯瓦格纳安保公司,同样也有仇视俄罗斯、来自车臣、达吉斯坦等外高加索地区的极端分子在帮助乌克兰政府以及叙利亚的各类反对派武装作战。这些武装分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当然技术和装备也随之流动,在当前的全球反恐形势下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而在民用无人机井喷式发展的当下,无人机有可能沦为恐怖袭击工具已经成为困扰各国安全部门的大问题。据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每年以40%左右的增长率在急速扩张,预测到2019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可达393万架(消费级约为300架、工业级约为93万架)。

  资料图片:俄军此前展示的在叙利亚击落的外国制无人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军方、国土安全部以及联邦航空委员会曾召开过一场关于无人机威胁的小型会议,一位参与者曾描述会议场景,现场播放的视频让与会者“大开眼界”,一架廉价无人机简单改装后就可以发射半自动武器,经过改装的市场上价值5000美元的无人机在演习中成功消灭了一个装甲车队。

  目前一些知名的无人机厂商也在努力通过技术限制来回应这种安全焦虑,比如推出地理围栏系统,防止无人机误入禁飞区,特别是诸如白宫、航母以及首相官邸这种地方以后被“误闯”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但是无人机的蓬勃发展是由人们的需求催生的,限制过多则会引起很大的不满。航拍、送快递、电力巡线、抢险救灾、测绘、警备等等,无人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对于无人机禁飞区“无处不在”的抱怨。

  而且专家也表示,地理围栏系统并不足以让安全部门安心。首先无人机厂商并不会“自废武功”,限制只是针对一些相对敏感地域,而且有些厂商还“走过场”的只给那些有“前科”的无人机装地理围栏系统。专家也判断,迟早会有一些无人机忠实爱好者会用黑客手段破解地理围栏系统等技术限制,并将之公之于众。

  置身战地、防守严密的俄军基地并没有给这些无人机编队任何可乘之机,但是这些无人机所展示出来技术以及潜在杀伤力,将为全球本已严峻的反恐形势投下阴影。在享受无人机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是时候真正重视一下其可能作为恐怖袭击工具的威胁了。

  原标题:俄军半年遭4次无人机袭击 恐袭“技术升级”敲警钟|无人机技术|俄军|技术升级|便携使用|GPS导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