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吐槽会:107个问号引发的思考


2017-11-22 15:22 来源:中新网

  战士吐槽会:107个问号引发的思考

  原本遇到战士问“为什么”就发憷的李京,现在竟有点爱上战士的“问号”。

  作为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八中队指导员,李京说,吐槽会开办以来,战士抛出来的107个问号听起来挺吓人,但仔细分析,被吐槽的多是身边的小事——

  有吐槽剩米饭拿来熬粥的:“剩米饭变米汤,口感实在不咋样,难道不能改做大家喜欢的蛋炒饭吗?”

  有吐槽拔草工作繁重的:“每逢上级机关来队检查,我们就要拔草。如果拔草占用训练、勤务和休息时间,岂不怕拔净了营区地上的草、长出战士心头的草?”

  “这些小事早吐槽早解决,也就不是个事。相反,许多身边小事不及时掌握并跟进解决,总有一天会积累酝酿成大事。”尽管每一个吐槽的问号背后,都隐藏着“不平静的相怼”,但在李京看来,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正能量。

  “吐槽需要勇气,直面这些问号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这位基层带兵人坦言,吐槽会不乏尖锐问题,但经常性思想工作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吗?“每次现场应对和解答问题,我都要提前喝杯热茶,醒醒神,鼓鼓劲。”李京说。

  问号士兵≠问题士兵

  谁的心中会没有问号?把那些问号拼接在一起,便是一幅士兵的“时代自画像”

  “为啥干部能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而战士只能在规定时间使用手机?部队不是强调‘官兵一致’吗?”

  去年新兵下连,李京一天之内被新兵拦住十几次,回答了30个问题。

  “这几年,士兵们思想越来越活跃,问号越来越多。”李京也曾疑惑,“在令行禁止的军营里,问号多的士兵是不是问题士兵?问号士兵与问题士兵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

  两年前,因为手机上网问题得不到解决,战士尹鹏成为“问题士兵”。

  事实上,尹鹏的日常表现可圈可点:军事训练名列前茅,理论学习很积极,群众关系好,是“优秀士兵”热门人选之一。然而,尹鹏入伍前是标准的“拇指一族”,最大的爱好是上网聊天。为了上网,他想尽办法跟中队干部“藏猫猫”。

  一天,尹鹏突然“失踪”。中队官兵四处寻找,在一家网吧找到尹鹏。面对满头大汗的李京,尹鹏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为啥中队电脑不能上互联网?难道你就没有精神需求?”

  八中队地处大山深处,负责看押勤务。距离中队最近的转角村只有几户人家。“抽根烟就可以走完”的街道上,只有一家卖牙膏、汽水的小卖部和一家卖面食的小饭馆。手机只有2G信号。

  “其实,我比士兵更想上网,想跟老婆孩子视频,想给父母网购营养品。”李京坦言,“现实很骨感,上网在当时是件奢侈的事情,这个难题的确无法解决。”

  因为上网私自离队,违反纪律的尹鹏成为“问题士兵”,流着眼泪退伍回家。

  那件事至今“窝”在李京的心里,情绪很长时间没有平复。无数个夜晚,每当睡不着觉的时候,他在铺上翻来覆去,脑海中闪现的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是他这些年曾带过的兵。

  回味那些面孔,品味那些面孔背后的“问号”,李京渐渐领悟到,把那些问号拼接在一起,便是一幅士兵的“时代自画像”。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谁的心中会没有问号呢?只不过,如今的新生代士兵更爱表达罢了。

  想通了这些,李京得出答案:“问号士兵≠问题士兵,但倘若经常性思想工作不能直面这些问号,那么小问题就会积累成大问题。”

  大学生士兵燕昊堂的事例,更坚定了李京的这一结论。

  2016年1月,大学生士兵燕昊堂分到中队。在短短一周时间里,问了李京20多个问题。但就是这个问号士兵,主动请缨,连续熬了3个通宵,学会相关软件,如期完成给每一位退伍士兵制作电子相册的任务。

  李京从燕昊堂身上悟出一个结论:“虽然问号士兵的问题多,但是这类士兵大多头脑灵活、勇于创新,敢于抛出问题、寻找答案,能推动中队建设。”

  迎着“问号”走,创新才能“走心”

  对于新生代士兵来说,“大锅饭”“自助餐”“开小灶”,一个都不能少

  在武警陕西省总队采访,记者发现,“战士吐槽会”并非唯一的新生事物。

  “基层部队一直在积极探索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政治处主任谭立国介绍说,“前些年,我们有‘理论宣讲队’‘诸葛亮会’。随着社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有的单位推出‘军营故事会’,有的单位办起‘军营演说家’,还有的单位跟风办起‘军营最强大脑’‘军营朗读者’。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是积极有益的探索。”

  不过,并不是所有新方法、新形式都会受到官兵喜爱,有的活动开展没多久就“走样儿”,有的活动“干部心累、士兵身累”。

  谭立国认为,战士吐槽会广受欢迎说明一个道理:迎着“问号”走,创新才能“走心”。

  李京特别认同这一观点。一次,李京发现战士普遍对国际安全形势感兴趣,便组织官兵观看电影《我的战争》。观影后,大家讨论积极热烈。李京从中领悟:“找准集中授课的‘最大公约数’,‘大锅饭’就能吃出新味道。”

  在李京看来,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吃饭一样,众口难调很正常。对于凡事爱问“真的吗”的新生代战士来说,“大锅饭”“自助餐”“开小灶”,一个都不能少。

  真心面对“吐槽”,“问号”才能变“叹号”

  官兵的“牢骚话”换个角度看就是“心里话”,与战士心心相印,才会与他们的“问号”共振共鸣

  吐槽会为何这么受战士欢迎?

  八中队应急班班长郑明岗说的好:“吐槽错了,一笑而过;吐槽对了,必有回响。”

  老话说,顺藤摸瓜。如今,“槽点”就是士兵思想这根藤上的“瓜”。李京说:“顺着战士们在吐槽会提出来的问题,向根源上探寻,经常性思想工作就能靶向瞄准、高效解答。”

  带兵人真心面对“吐槽”,“问号”才能变“叹号”。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政委王小平认为,对待官兵疑问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随时检验着一名带兵人是否真心为兵的情怀。

  “官兵的‘牢骚话’换个角度看就是‘心里话’。”王小平说,只有满腔热情、饱含真情的把官兵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兵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战士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与战士心心相印,真正与他们的“问号”共振共鸣。

  把问号拉直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战士吐槽容易,关键是吐槽之后怎么办。”李京说,比发动官兵“翻箱倒柜”找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官兵“说话管用”,反映的问题不能“泥牛入海”或者只是得到“万能回复”,实际解决却遥遥无期。

  如今,李京和中队里的其他带兵骨干都养成了随身带本子的习惯。每开一次吐槽会,他们的本子上就写满了下一步急需解决的事情,兑现一个打钩一个,逐一销账。

  去年底,八中队军营网吧在士兵强烈要求下正式开放。每到周日,十余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前,都会挤满兴奋的脑袋。

  记者打开网络主页,发现他们开设的学习答疑、生活服务、心理咨询、成才服务、法律咨询等栏目,涉及战士学习、成才、恋爱、消费、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今年老兵复退前,他们开展网上答疑受到官兵的点赞。

  “随着‘互联网进军营’的持续推进,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何更新观念、优化结构、创新方法,仍然是带兵人应当思考的问题。”王小平说,越是新手段,越要奔着解决实际问题去。只有这样,网络才能真正为经常性思想工作插上“新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