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尹东是在该旅的会议室里,换下战术背心的他戴上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讲起自己的从军经历,这位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国防生逻辑清晰,慢条斯理间颇有些学者味道。
1987年8月,尹东出生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户农牧家庭,2006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的四次高数考试,尹东拿了三次满分,数学建模也多次获得学校奖项。毕业时,“梦想亲手送导弹上天”的他放弃了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机会,步入火箭军一线部队。
“刚下部队的时候还是很有落差的。”专业的不对口是尹东来到部队后面临的第一道难关,除了正常培训,加班加点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与他人不同,尹东的学习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最难处入手,直接从数米长的大幅电路图学起,培养自己对装备操作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二是不愿意“请教”他人,自己常常趴在蜘蛛网一般的电路图上,花上几个小时寻找一个细小的连接点。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被他笑称为“走火入魔”。
“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都要拿出一到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连指导员李东升是尹东国防生时期的师兄,他告诉记者,不论白天工作有多忙,尹东总会在晚上继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参考书页的空白处写满了注解。
在尹东看来,掌握基础对于“高精尖”的火箭军而言至关重要,只有熟悉武器系统的各个方面,才能够形成整体性认识,在作战时灵活运用。战略思维是每一个火箭兵都应具备的素质。
此外,“精准”“严谨”也是火箭军所追求的,对操作要求之苛刻甚至精细到用哪根手指、以什么力度、多长时间按下操作按钮。尹东认为,一个号位、一个按钮都有可能影响战争的全局。“只有练到极致了,才能真正有胜算。”
正因为如此,“从严治军”成了尹东的带兵风格。这个连训练手册和条令条例中的标点符号都能背下来的发射连连长,也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要求落实到部队日常管理的“小事”中。
为了不耽误出早操,有些骨干会要求战士提前十到二十分钟起床。这种做法对准时集合确有效果,却造成了战士“提前磨洋工”的坏习惯。尹东查阅内务条令后发现,条令所要求的是“迅速”而非“提前”。担任连长后,他下令禁止“提前起床”“提前准备”,听到号令后才能开始行动。
“打仗不会提前通知。”对于这种“提前量”给部队管理者带来的“满足感”,尹东直言“细思极恐”。他认为,把功夫下在平时才是训练带兵的应有之道,对作战能力,特别是作战意识也有整体提高。
2016年某次红蓝对抗演练,发射一连在未进行预先准备的情况下“闻令而动”,搭设车辆伪装网用时比规定时间快了近一半。该连六班班长于清泳坦言,最初并不适应尹东的某些做法,但看到最终的实际效果,他也理解了连长的用心,“不知不觉就比别人优秀了。”
除了打破原有的“和平积习”,尹东还在连队中搞起了“微创”。这位十分看重效率的连长说:“打仗也罢,训练也罢,必须要‘算账’,不‘算账’肯定走不到前沿。”
根据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士兵体能训练每年不得少于240小时,但未对具体训练项目做出细化安排。“爱算账”的尹东带领班长骨干开发了“精细化训练管理系统”,只需输入数据,后台便可计算生成图表,将训练课时细化到分钟,有助于分析训练效果。“质量控制”的概念适用于火箭军这样的高科技部队,这种精细化训练模式也被该连拓展到实装操作。
此外,尹东对官兵们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几名班长可以为连队制定演训方案,连驾驶员都懂得操作武器装备。如今的发射一连,“班长能干排长的活,排长能干连长的活”,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不能再把辛苦当成战斗力的标准。”“80后”连长带“90后”的兵,尹东说,不能再按照六七十年代的带兵方法管理部队。“我要把他们带成有思想、会思考、能战斗的兵。”
打破“土政策”、树立“新观念”,破立之间是这位现代型、知识型连长对中国军队强军兴军目标的思考与实践。该旅政治部主任王志伟评价,尹东的所思所为契合强军目标,作为中国火箭军“新一代连长的缩影”,已经“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