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税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2020-06-27 21:07 来源:经济日报

湖北自由贸易区是国家唯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由贸易区。湖北自贸区上市三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项目。随着改革和创新红利的不断释放,高端产业加速向自由贸易区集聚。

自上市以来的三年中,湖北自贸区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项目,打造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集成电路、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能源汽车.随着改革和创新红利的不断释放,高端产业正在加速向自由贸易区集聚。

湖北自由贸易区是唯一一个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由贸易区。根据商务部的通知,在中国首批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湖北省在新专利申请和新专利授权方面排名第一,共有2537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招聘人才,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聚集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6名中外院士、400多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和7000多名国内外人才队伍。目前,湖北自贸区总体规划中170项改革试点任务的完成率达到100%。其中,已完成38项差异化试点任务,完成率居全国首位。在国家一级采纳和推广了17项创新,在该省复制和推广了132项创新。

武汉片区:剑指“芯屏端网”

“尽管在疫情爆发初期,供应链陷入困境,但武汉工厂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仍与去年同期持平。”TCL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武汉华星光电在R&D的投资高达12.7亿元,公司3000多名R&D员工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拉近与国际巨头的距离,改写中国“缺芯少屏”的格局。

2020年1月1日,武汉华星光电正式发布“武汉华星光电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出货”。据李东生介绍,这条t4生产线是中国第一条专注于折叠显示屏的类似生产线。企业投资从350亿元增加到390亿元,生产能力从每月4500万元增加到4800万元。另一条t3生产线也增加了超过10亿元的投资。下一条柔性生产线将于未来在武汉规划。同时,t4生产线二期和三期将会加快。第一批主要设备已于4月20日进场,相关设备将于7月陆续抵达武汉。年底,三期设备将在工厂安装,设计能力将力争在明年下半年投产。

芯片(集成电路)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宝石。4月13日,长江存储宣布成功开发最新的128层QLC3D与非门闪存,这是世界上第一个128层QLC闪存。

"从第64层大规模生产到第128层,研发是成功的,仅相隔7个月."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士宁表示,过去人们使用的内存芯片是扁平的,相当于地面停车场,而三维闪存芯片是三维的,就像三维停车场一样。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立体声芯片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虽然这种记忆芯片的大小还不到芝麻,但它包含了3665亿个“细胞”和——个记忆细胞。这些“存储单元”加在一起可以使芯片的存储容量达到惊人的1.33兆字节,相当于1362兆字节。

落户武汉保税区的这两家企业只是“芯片-新显示-智能终端-互联网”产业集群的两个代表。

“开发‘核心屏幕网络’的武汉也在新材料领域规划了一条产业链。在武汉定居是正确的选择。”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20日,这家财富500强公司在武汉设立了新的中国市场总部,并注册了其全资子公司活生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去年7月跻身世界500强的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于4月启动了武汉总部二期工程,规划布局小米人工智能和云平台、移动物联网,并不断引进小米生态连锁企业。

与此同时,武汉地区的生物产业正在崛起。目前,已有2000多家生物企业聚集,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武汉光谷生态城综合实力在全国108个生物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三。

襄阳片区:新能源汽车加速

4月27日,襄阳东风试验场,两辆轻型卡车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这是今年开发的三种新型号之一."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营销总监苏成介绍,三种新能源汽车均用于城市货运配送。

除了新产品的研发,市场开发也一直在稳步进行。苏成介绍说,去年,公司新能源物流车的市场份额为16%,在行业中排名第一。“我们有信心深化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

依托汽车及零部件支柱产业,襄阳地区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资本建设。

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生产车间的洁净度与手术室相当."4月26日,襄阳保税区骆驼集团新能源轻混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经理孙广忠告诉记者,生产车间和全封闭设计的智能设备使生产更加精细化。采用新技术后,电池系统体积更小,装配更方便。

去年3月,骆驼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该项目,同年投产。孙广忠说,新产品已经克服了混合轻锂电池的极低温(-40)放电问题。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形成20万套轻混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年产值3.5亿元。

除生产项目外,骆驼集团新能源公司还斥资8000万元引进1000多套测试设备,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新能源电池测试中心,建成省级新能源制造创新中心。

中科洛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银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围绕电机和电子控制等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开发新产品”。

2018年2月,骆驼集团与克罗地亚明星企业里马克汽车公司合资成立的中科罗瑞落户襄阳保税区。经过去年底的性能测试,第一批电机和电子控制产品成功应用于品牌乘用车,年产5万台的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底投产。“我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能够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车型。”吴银龙说道。

襄阳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孔令波表示,该区聚集了40多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点企业,拥有200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七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六个国家级和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已经建立。“两个垂直、三个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宜昌片区:生物医药渐成“链”

宜昌东阳光药物制剂产品已有38个品种获准在美国或欧盟上市,31个品种已转移到中国,5个品种已获准生产并通过一致性评价。

近年来,宜昌区重点发展大宗药物、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重点领域的比较优势

近日,宜昌地区的企业湖北华强公司正忙于包装KN95口罩,并出口到欧洲,以支持抗击疫情。华强科技是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制造商。在疫情期间,该公司计划改变口罩的生产。只花了15天。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第一批口罩很快下线。“主要有硬件优势。我们有一个洁净室,比生产口罩所需的100,000级洁净室高一级。生产进展顺利。”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复工生产的加快,华强科技主营业务丁基橡胶瓶塞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天700万只。

目前,宜昌市有8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化工原料、红霉素原料、硫酸新霉素、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医用敷料等一批优势产品;以东阳光制药和三峡制药为龙头的医药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有影响力的产业。宜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紧密跟踪区域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新引擎,形成生物医药配套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