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前五个月,随着COVID-19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运输需求下降,这对中国港口业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困难,中国港口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思路,发挥“加减乘除法”,在困境中开辟新的亮点,沿海港口率先全面恢复生产,显示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弹性和潜力。
做“加法”:海上增航线 陆地开班列
6月12日上午7时,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海丰基隆”号装载第一批集装箱,分别开往越南胡志明市和马来西亚明都路,标志着今年天津港集团第二条“一带一路”集装箱班轮航线3354成功开通。
根据交通部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54.6亿吨,同比下降0.8%;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752万标准箱,同比下降6.8%,天津港和青岛港实现同比增长。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孙超表示,今年以来,天津港以防疫和港口生产为重点,以开拓东盟市场为重点,新开通了天津至胡志明市服务一带一路的四条航线。
在拓展东盟市场和开辟新航线的同时,天津港正忙于在陆地上建立列车,并组织来自中国大陆的供应。
“收回失去的时间!”随着再就业和恢复生产热潮的高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已成为中国港口业的共识。
山东港致力于开通航线、扩大运力、扩大中转,开通13条新的外贸集装箱航线,新增10条集装箱海铁联运航线和5条国际跨境列车,开通兰州、Xi、银川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5个陆路口岸,畅通物流链通道。
"新开发的市场正在补足订单."山东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表示,今年前5个月,山东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6亿吨,同比增长5.8%;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11.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
交通部水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改善,5月份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6亿吨,同比增长4.4%,6月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复苏,恢复了物流体系,保持了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
做“减法”:进口“船边直提” 出口“抵港直装”
目前,许多港口正在有序进行以创新经营方式、加快货物通关、缓解外贸压力为重点的改革。
疫情初期,宁波舟山港避免堆放进出口重集装箱的时间延长至20天,集装箱业务货方网上结算时间延长至30天。进口货物“船上直提”,出口货物“货到即装”,实现了车辆与船舶的直接联系,提高了进出口货物的流通速度。
“船侧直接起吊”和“到达直接装载”是指进口货物在卸船后由运输车辆从船侧直接起吊;出口货物进入港口后,直接安排装运作业,减少了港区的堆放和多个装卸环节,提高了物流效率。
通过内部改革和科学的政策,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天津港集团与海关共同推进集疏港智能平台建设,推进“船上直提”、“货到直装”的运营模式。集装箱钥匙操作的效率
受海外疫情影响,上海港出口量一度下降。为突破这一困境,上海港制定了国际中转装卸费优惠项目、延长国际中转集装箱储存减免期限、海铁联运通关集装箱优惠项目等七项措施。目前,出口集装箱量正在逐步回升。
“上海港正在努力建设‘智慧港’和‘绿色港’,搞好技术创新‘多元化’,搞好‘分工’管理,提高效率。”上海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黄海东表示。
在调查中,记者感觉到,像上海港一样,越来越多的港口企业正在增强信心,努力缓解疫情下外贸出口下降带来的压力。
山东港深入研究智能港口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区域港口物流生态综合服务平台、山东港智能大脑平台和智能港口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天津港集团推进传统码头桥和码头桥的自动化升级,积极运用5G网络、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进与港口的深度融合。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对货运的影响,促进货物出入境。”天津港集团总裁焦说。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传统港口基础设施和新港口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发展,加快智能港口建设,着力提升海外防控能力和服务效率,以枢纽港为重点,加快世界级港口建设。
做“乘除法”:加速科技创新 缓解外贸压力
在这特殊的一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