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美国和西方政治家再次大肆宣传外资企业从中国撤出,引起社会关注。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近期趋势是什么?《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一些外国公司后发现,一批重点外资项目相继签约,紧跟中国市场趋势的投资布局仍然是外国公司的普遍选择。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几位外国公司领导人表达了企业将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观点。
最新发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第一季度,对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36亿美元。4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折合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8.6%)。这意味着随着一系列稳定外资政策措施的实施,外资信心不断增强。
结合近年来许多外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措施或计划,我们可以发现“共同增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述,而是外国企业发展战略的准确表述,即不断“深入”中国市场,追求与中国经济的“同频共振”。具体来说,外国公司和中国市场的“共同增长”表现出几个共同特征。
首先,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回应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年来稳步推进。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凭借良好的市场基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优惠的国家政策,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尽管新的冠状肺炎疫情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但仍无法阻止外国公司在这些地区投资。
4月22日,埃克森美孚为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建设的广东惠州乙烯项目举行了“云开工”仪式。该项目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的第一个大型石化项目,总投资约100亿美元。该项目规模大、开放程度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外国公司也热衷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资本增加和扩张的消息经常被听到。今年2月,美国知名超市在上海新开了一块地,并计划开设第二家店。今年3月,陶氏宣布在未来五年内为张家港基地增资至少3亿美元。今年3月,星巴克还宣布了一个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工业园的项目,初始投资为1.3亿美元。
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性自由贸易试验区,它坚定地站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前列。2019年,FTZ的外国投资负面名单从最初的190个减少到37个。具体措施一个接一个吸引了许多外国公司。今年一季度,全国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289亿元,占全国的13.4%。
第二,跟上中国市场的经济热点或消费趋势,甚至创新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
今年,“新基础设施”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成为许多外国公司争相增加投资的一个领域。思爱普、施耐德电气、高通、霍尼韦尔、英特尔等企业的领导都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已经或计划在中国新的基础设施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
高通中国董事长孟朴表示:“高通公司将抓住5G带来的机遇,通过高通公司的技术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行业的合作,使更多的行业受益,不仅是在智能终端领域,还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等相关领域。”
4月15日,卡地亚天猫旗舰店开业
今年第一季度,欧莱雅中国实现了6.4%的增长。这种流行病并没有阻止消费者对更好生活的渴望。欧莱雅在中国推出了一项新的企业战略——“大好计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