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认可就是我前进的动力”——记安徽省纪委驻村扶


2020-04-19 20:06 来源:东南网

脱贫攻坚·扶贫人物

“群众的认可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记安徽省纪委驻村扶贫干部颜亮亮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多润

村集体不仅没一分钱收入,还倒欠账15万元,大量群众亟待脱贫——回想起2014年脱贫攻坚面临的困境时,安徽省临泉县邢塘街道刘桥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刘广森(现任邢塘街道于老村党支部书记)坦言:“头皮都快挠破了!”“要不是颜书记来了,我真不知道该咋办!”

安徽省阜阳市下属临泉县是全国人口大县,县域人口230万,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仅贫困村就有96个,脱贫攻坚困难重重。

那年10月,刘广森口中的“颜书记”——安徽省纪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颜亮亮,作为安徽省第六批选派干部来到了临泉县牛庄乡刘桥村(后更名为刘桥社区)任第一书记。

当时的刘桥村有13个自然村4786人,贫困户占了八分之一;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沟里污水横流;村干部之间不团结,干群关系紧张,有个别过激村民甚至直接堵在村部门口烧纸……

尽管临行前早有思想准备,刚到刘桥的颜亮亮还是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惊呆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之前,80后颜亮亮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他深知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决定了刘桥脱贫攻坚的战斗力。颜亮亮从晨会入手,每天早晨在村里开短会,做到工作日清月结。

“干不好的、完不成的,就有压力,他面子上过不去。”颜亮亮说。

改作风,提效率,根本还是要提振干部的工作热情。在颜亮亮主导下,刘桥陆续出台了干部奖惩及经费管理办法和社区脱贫出列奖惩细则等制度,一改过去绩效分配“吃大锅饭”的积弊。奖惩方案赏罚分明,包村干部守土有责,干部积极性随之被调动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拔掉穷根,发展集体经济是关键。刘桥村位于城乡接合部,区位优势明显,颜亮亮就联系广告公司在村建道路旁竖起两块广告牌,村里每年能分成5万元。

驻村第二年,颜亮亮抓住机遇,申请资金建设光伏电站,每年给集体增收5万元。第三年,资金入股县担保公司,每年分红7万元;筹建扶贫车间,年收租金12万元。第四年……

当“包租公”、做股东、发展产业……从2015年起,村集体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年集体收入4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刘桥社区还拿出15万元,直接给176户相对困难的家庭“分红”。

“驻村干部要当好脱贫攻坚的领路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找到持续增收的方法,不能单纯给钱给物搞数字脱贫。”对驻村扶贫,颜亮亮有自己的心得。

仅驻村扶贫的头3年时间里,颜亮亮和其他干部一起,引导123户困难家庭参加脱贫蔬菜种植项目,申领补贴60万元;引导60户贫困户养羊157只,申领补贴5.76万元;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等扶贫公益岗位20个,全村5家经营实体吸纳35名贫困劳动者就业。

长期以来,在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眼里,挂职干部被认为是下来“镀金”的,开展工作不接地气。在工作中,颜亮亮发现,要解决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就必须走到群众中去。

刚到刘桥时,老百姓得知颜亮亮是省纪委派来的挂职干部,三天两头拿着材料找他反映情况。于是,颜亮亮干脆主动到刘桥下属每个自然村召开群众座谈会,农家小院、村口大树下,都成了会场。干部态度粗暴、优亲厚友、集体资产被侵占的问题一一被暴露出来。随着问题解决,老百姓的气顺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你要扑下身子干事,才能赢得他们(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颜亮亮说。

基层工作,要下绣花功夫。村民姚得红的妻子刘珍喜是湖北人,患有精神障碍需要长期吃药。由于户口本弄丢了,身份证又过了有效期,享受不到残疾救助与医保。得知情况后,颜亮亮在半年多时间里,多次跨省协调沟通,最后驱车往返一千多公里带着姚得红一家到湖北,解决了刘珍喜的户口问题;贫困户张洪世下肢残疾,在社区引进的工艺品厂学习葫芦烙画技术,由于难以掌握技术,他几次打起了退堂鼓。颜亮亮多次找他谈心鼓劲,半年后,张洪世终于掌握了葫芦烙画技术,月收入也从800多元涨到了近3000元。

2018年3月初,已经结束驻村任务的颜亮亮主动申请继续留任3年。由于工作实绩突出,他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全省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脱贫攻坚与纪检工作都是党的工作。在刘桥社区工作,群众对我的每次认可都是我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在扶贫的岗位上,我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脱贫工作做实做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颜亮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