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打扶贫“组合拳”


2020-02-05 17:40 来源:东南网

《[信息》新年基层反贫困斗争第一线]

光明日报记者万马加

1月10日,大雪覆盖青海。

上午9: 00,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电子商务扶贫工业园区,刚刚开幕的“海南第一届网上新年交易会”气氛热烈,网上直播的受欢迎程度激增。

“青海高原的牦牛肉干纯天然无味,是全网最低价……”当地知名网络主持人智华在元旦向网民介绍海南的特色产品。“我已经播放了10多万段视频,宣传我家乡的好东西,帮助穷人增加收入,致富。”

"网络新年是一种帮助穷人的尝试。这个电子商务扶贫产业平台辐射了全州426个行政村,包括所有173个申报哥斯达黎加贫困村和近53,000个申报哥斯达黎加贫困人口。”海南省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告诉记者,海南省采用了“电子商务企业青年创业孵化器农牧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户”的运作模式,不仅充分拓展了产业扶贫开发的新路径,而且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海南藏族自治州,因其位于青海湖南岸而得名,总面积44500平方公里,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星海等县,总人口477000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7%。但是,由于生态脆弱、环境恶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内部力量不足等因素,这里的工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大,使其成为青海的一个深层次贫困地区。

努力摆脱贫困,巩固生态,让群众吃“生态稻”,是因地制宜实现精确扶贫的有力探索。37岁的杨第一次成为牧民是在海南省星海县龙藏乡村。三年前,他放下了他的牧鞭,戴上了管理员的臂章。他成了这个村子的草原生态管理员。每个月他都会对他负责的草原进行例行巡逻。

“我现在的年薪是21600元,加上5794元的生态补偿和23059元的转移收入,比以前好多了。”杨贤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

据统计,仅星海县就有1224名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者,其中1111人已登记注册。现有护林员284人,其中134人已登记注册,人均年收入21600元,使贫困人口受益于绿水青山保护。

“文吧”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宝瓶”。海南省共和县黑马河镇文坝村距青海湖仅五公里,多年来一直守护青海湖。这个村子的五分之一都很穷。大多数牧民缺乏技术和文化。2019年,文坝村利用青海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政府的帮助下,整合资金1094万元,开设牧之元文坝民俗酒店。去年8月6日开业那天,56间房子和150张床被预订一空。

“去年,文坝村的旅游收入达到200万元,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海南省共和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吴班表示,共和县依托青海湖旗舰旅游景点的优势,已经通过周边湖泊的乡村旅游实施了6个扶贫项目。依托109国道"公路经济"实施切集乡切扎村和漠河村两个搬迁项目。依托黄河、龙羊峡大峡谷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农家娱乐、库区上游等扶贫项目。到目前为止,只有龙羊峡镇龙彩村和瓦里关村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发放了107万元的红利,惠及381户1317人。

海南通过工业扶贫、生态扶贫、电子商务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措施,打造了一套扶贫开发“组合拳”,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穷人实现了摆脱贫困的梦想,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个准确的扶贫故事和一个个脱贫致富的事实,被写进了青海省赢得全面小康社会的“扶贫答题卡”。

《光明日报》(第10版,2020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