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经济开好局


2020-01-20 15:17 来源:东南网
[每周经济观察]积极的财政政策帮助经济开放良好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网站

1月13日,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在研究部署第一季度工作时,提出要努力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反周期调整工具。加快发行和使用地方政府发行的专项债券,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和符合条件的项目早日开工,促进有效投资的扩大。从会议的一系列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第一季度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其他宏观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国民经济将平稳运行,主要预期发展目标将顺利实现,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这一成就来之不易,金融和货币等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年伊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已在许多方面得到实施,包括减税和减费,以及特别债务。在货币政策方面,1月6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以降低社会融资的实际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ba5e9a2b-4ccf-4e52-bcd0-5d9d90cf727a.jpg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高质量和效率”,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去年年底,财政部提前发布了2020年1万亿元的特别债务限额。2020年1月2日,即第一个工作日,特别债券的发行拉开了帷幕,比往年早得多。其中,河南省发行519亿元特种债券,四川省发行357亿元特种债券。目前,一些省份相继发行了特种债券。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建设、交通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振兴、社会事业等短板领域。发行已占预先发行配额的相当大一部分。

除了加快发行特殊债券外,还应更加重视对特殊债券的管理和使用。各地坚持“资金跟随项目”的原则,优化债券投资结构,实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和选择等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专项债券融资成本低、机制直接、政策效果快等优势,尽快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地方债务管理。例如,将启动地方政府新增特殊债券项目信息披露模板,进一步加强市场约束,防范特殊债券风险。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平台将正式启动并试运行,通过定期披露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经济财务状况、债务发行、期限管理等信息,促进市场化融资自律机制的形成。

减税和减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最重要体现。2019年,中国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减税”,估计超过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减税和减费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企业和公众普遍认为,减税和减费政策比预期的更有力,是惠及企业的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公平的措施。

3321330e-71b5-4290-bdfa-2cb296dcaa66.jpg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巩固和扩大减税和减费的效果。对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作出了相关安排,最近提出了具体措施。例如,浙江省提出要做好增值税的免税额和退税工作,进一步提高减税和减费效果分析的准确性

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压力很大,今年还会继续。因此,政府的吃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决减少一般支出”。全国金融会议也明确表示,它决心执行紧缩时期的要求。应大幅削减一般支出,并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

艰苦朴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面对新形势,各级政府必须增收节支,增收节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办好各项事业。最近,“紧张的日子”已经成为NPC和CPPCC会议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例如,北京方面明确表示,一般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将分别削减3%和10%,以推动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扩大到公用事业、转移支付、行政运营等领域。上海建议各部门的一般财政支出减少10%以上,取消所有部门储备资金。可以看出,今年各地对政府的紧张生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政府带头过着紧张的生活,目的是让普通人过上美好的生活。面对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必须抓好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保障。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使用我们的钱,精确地努力,弥补不足。例如,北京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上海提出要确保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等基本生活项目支出不减反增,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支出不减反增。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对于坚持政府紧缩政策,有效保障民生至关重要。从NPC和CPPCC的情况来看,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级政府要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优化财政资金的结构和使用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特别是,有必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确保支出资金的有效性和可问责性。

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和长期的方向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世界动荡和风险的根源正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要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减税和储蓄为重点,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金融、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的协调和共同努力,提高市场预期,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作者: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