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叫司徒建国,英文名字叫司徒,直接翻译成“司徒”。建国是由一位中国朋友发起的。
2007年,英国人司徒建国(以下简称司徒)毕业于牛津大学,来到中国12年,目的是在太大的压力下放松。大约在2012年,斯图尔特接触到了短片,并开始用短片作为作品记录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以英式幽默讲述中国故事
“在我来中国之前,我一点也不会说中文,也对中国一无所知。我只想离开英国,远走高飞。”谈到他和他的五个朋友为什么在那些日子来到中国,斯图亚特想说,“我想这是由于冒险精神。”
在北京住了一年后,其他朋友陆续回来,只有斯图尔特留了下来。“当时,北京正准备主办奥运会。一切都充满活力。我想为什么不留下来试试呢?”展望在中国的发展,斯图尔特决定留在中国。
从2008年到2009年,斯图尔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系统地学习了一年汉语。之后,他成功地在一家媒体找到了编辑的工作。偶然,斯图尔特接触到一个刚刚出现的短片。
他的第一个短片是关于参观河南少林寺的。在视频中,他把石狮子形状的垃圾桶误认为文物,这有很滑稽的效果,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轰动。从那以后,斯图尔特走上了视频博客的道路,并拥有了第一批粉丝。
斯图尔特用他独特的英语幽默讲述中国故事。起初,他的视频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游记。后来,他开始涉足文化、科技、体育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在《司徒中国游》年,他访问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从一线城市如北上官岭到实施精确扶贫的贫困村庄。在《司徒行行行》年,他经历了不同类型的职业。例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经历了一天对国旗卫士的训练。609,000人在beemile平台上观看了这段短片。此外,他还经历了消防员、制衣厂的男工人、搪瓷厂的学徒等。《中国热词》年,斯图亚特密切关注中国的重大事件,如世博会的举办和大兴国际机场的竣工。
7年节目记录中国变化
“跟着斯图尔特的视频,我觉得我知道一个我不知道的中国。”“我还没有去过中国。你怎么能先去斯图亚特?”“斯图尔特比我作为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在斯图尔特的视频信息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
回顾过去7年的作品,我对中国景泰蓝的制作略有所知,因为我把垃圾桶误认为文物。从他说带中文字幕的英语开始,他现在可以一路说中文了。他最近甚至挑战说34种方言。在向观众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同时,斯图尔特自己也成了“中国通”。他不断探索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文化艺术以及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然后他用他的英语幽默风格向观众展示他所知道和学到的东西。
“我认为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不仅在记录我自己,也在记录中国。”正如斯图尔特所说,从这些7年的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西方人不理解的中国变化。
“以英国为例,许多人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但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此外,中国幅员辽阔,外国人很难完全理解中国。”斯图尔特说。
目前,社交媒体的发展为跨境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斯图尔特的短片也在脸谱网和YouTube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播放,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包括斯图尔特在内的许多英国朋友喜欢中国,因为他们看了这个节目。其中一个还让他3岁的孩子开始学习汉语。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镜头里的斯图尔特总是到处旅行,每天都给观众带来快乐。朋友们非常羡慕他。观众经常留言说,“见到斯图尔特感觉很好。”然而,相机下的拍摄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从计划主题到写脚本,到录制节目,最后是剪辑电影,斯图尔特参与了整个过程。视频中的笑话看起来很随意,而且是精心设计的。为了拍摄出完美的镜头,斯图尔特吃了很多苦。2018年,一个节目在内蒙古拍摄。天气非常冷。斯图尔特讲笑话时冷得发抖。"他只是想回家。"珠海突然下雨,又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射击不得不取消,直到雨停前的晚上3点。尽管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斯图尔特还是喜欢录制节目的过程。"这些经历非常好,因为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机会。"
远离家乡,斯图亚特最难放下的是他对父母的关心。他说他最喜欢中国的孝文化。在英国,人们很少有养老的观念,而在中国,孝道是一种传统美德,这对斯图亚特影响很大。虽然他一年中没有几次见到父母,但他每周都花时间和父母视频聊天。
受儿子的影响,斯图尔特的父母也爱上了中国文化。不久前,他们去了中国。得知这个消息后,斯图亚特的粉丝们争相帮助这两位老人用中文给自己取名字。最后,母亲在所有的名字中选择了“韩梅梅”,父亲选择了“吕布”。2019年,斯图尔特从网上为韩梅梅买了一件旗袍作为礼物,并在圣诞节回家时送给了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