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盘”诈骗卷土重来 从源头防治才能“断根”
热点追踪
兰·田明和胡洁飞
声称“10元投资白银投机,5秒钟内开沥青账户”,“可以通过买入和买入赚钱”,“用手机创业,用一根手指赚钱”.此前,由于涉嫌赌博、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所谓的“微盘”虚假投资交易平台成为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重点目标。记者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许多虚假投资和交易平台通过使用二维码、应用程序等悄悄地“复活”。受害者会遭受什么样的损失?为什么这种骗局持续存在?如何“切断”监管治理的根本?
“成功人士”教投资引用户进圈套
今年5月,上海刘女士增加了一个“成功人士”,她声称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个“稳定的期货投资平台”作为好朋友。在“好朋友”和“指导”下,她下载了一个“期货交易应用程序”,并三次向应用程序账户充值66666元。根据指示,刘女士做了四笔简单的交易,APP上的书立刻显示她赚了4000元。在“成功人士”的鼓动下,她很快给自己的应用内账户充值13万元,发现自己的应用内账户只剩下13186元。与此同时,“成功人士”仍然敦促她继续增加资金并交出投资。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20人,其中包括涉嫌欺诈的“虚假投资应用欺诈”嫌疑人郑慕谋。受害者被诱导在案件中使用的假期货投资应用程序是典型的“微盘”欺诈方法之一。
据了解,该团伙四名头目手下有15名销售人员。“经理”将提供应用程序下载二维码,并教员工作弊的“语音”。组长负责分发欺诈指标,以帮助客户操作虚假期货交易。推销员负责聊天和沟通,以吸引顾客“投资”。
“我们的任务是每天派出5个朋友圈,增加30到50个朋友,尤其是把自己包装成朋友圈中的成功人士,以吸引注意力,并进行适当的情感接触来吸引诱饵。”团伙中的一名推销员告诉记者。
记者还发现,虽然“微盘”已被监管机构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并被明确禁止,但百度贴吧中仍存在所谓的“微盘投资促进栏”,关注人数和帖子数量巨大。其中,有很多关于“微盘”和建立“微盘”技术公司的推荐信息,甚至还有教如何从“微盘”中获利的“傻瓜帖子”。他们中的许多人称“微盘”欺诈为“一种简单的赚钱方式”,并声称“工作两年后,日收入为2000英镑”和“直接推客户可以享受60%的退货手续”。
“病灶”难除致“微盘”诈骗死灰复燃
许多专家告诉记者,“微盘”欺诈死灰复燃的原因是它的“焦点”难以消除。
“变小变大的诱惑很大”。伊利智库高级分析师高婷婷表示,非法期货交易平台等“微盘”欺诈工具的开发和运营成本低廉,但利润丰厚,刺激了“焦点”的重现。如湖州德清警方“6.23”特大原油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绍兴岳城警方已经移除了一个涉及1.7亿元人民币的期货交易欺诈平台。然而,这些犯罪的原始成本都在几千元到一万多元的范围内,而非法收入的一万倍。
一些互联网平台管理不善,缺乏自我控制,导致互联网上相关犯罪所需的软件、硬件、模型和方法容易获得。记者通过百度贴吧发现了一个名为“专业建设储备”的非法承包商。他告诉记者,他“可以做赌博、彩票和期货”,只要建立期货市场需要6000元人民币,增加的金额就可以在后台控制。投资者汇出的资金将直接转移到后台设置的银行卡上。
“几千美元买一个系统和服务器,拉一帮推销员就可以开一个‘微型磁盘’来作弊。”高婷婷表示,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和运作模式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违法犯罪活动被批量复制。这也导致犯罪
加强多方联动探索有效防控对策
针对目前“微盘”欺诈APP“杂草般”的生存状况,只需要“一串网站”、“一个二维码”的安装和“一个平台的改造复活”,专家建议工商、互联网和金融部门加强联动,开展持续的源头攻击,坚持源头预防,探索有效的防控对策。
与各种平台合作防止攻击,让它们无处藏身。许多专家表示,搜索引擎和社交软件仍然是传播与“微盘”欺诈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类网络平台需要完善内容审查机制,积极查处、举报和处置违法信息;金融监管部门要探索和研究虚假期货投资应用绑定的银行账户进出水量,加强对相关支付平台交易额度、频率和跨境资金流动的预警和调查。
手机系统提供商应加强自我检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手机应用商店应该加强审查,禁止非法交易的应用销售。对于手机系统提供商授权的APP测试版,可以通过二维码或链接下载,无需进入应用商店,手机系统提供商应认真承担相关责任,不允许违法犯罪APP持续“换马甲”、“转世”和侵犯投资者。
加强投资者教育,使其无利可图。上海财经法学院研究员兼执行董事傅伟刚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有效指导,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向投资者揭示“微盘”欺诈的特点和危害,并给予及时警告。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合理评估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专家提醒,一旦进入非法的“微盘”交易,他们应该尽快报告或报警,以尽量减少损失。(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