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次创业擦亮珠海金字招牌
清晨6时,关口开闸,口岸大厅瞬间被过境旅客“挤爆”,这里是全国最繁忙的旅检口岸——珠海拱北口岸。
站在人流如织的口岸广场,近40米宽的巨幅宣传牌上,“珠海经济特区好”7个大字格外醒目,这7个字,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84年视察珠海时题写的,成为珠海发展经济特区的动力与鞭策。
时光回到40年前,珠海还是一个被称为只有“一条街道、一间粮站、一间工厂、一家饭店”的小渔镇,与一水之隔的澳门形成很大反差。
1980年8月26日,《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正是那一年,珠海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迎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38年来,珠海这个位于珠江西岸的小县城已建成国际知名的滨海花园城市,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珠海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发展道路。
“珠海蓝”成城市名片
“没走过情侣路,就不算到过珠海。”行走在珠海著名的情侣路上,风光怡人的滨海山水景观间,一幅现代化都市画卷徐徐展开。抬头,是一抹令市民骄傲的“珠海蓝”。
6月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1~5月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珠海排名再次位居全国前列。
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地处珠江出海口的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珠三角走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时,珠海独辟蹊径,确定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1998年5月,珠海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第一部法规就是《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在珠海,有个著名的“八个不准”,在产业结构选择上,市区只发展有利于环境、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不准兴办电镀、造纸、制革、冶炼、漂染、石油化工等高污染项目。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个都不能批”的原则,对于大型项目的建设慎重选址,严格推进环保设施建设,绝不以牺牲环境获得一时的发展。据当时环保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建市以来,因污染严重被珠海市政府否定的项目达数百个,其中不乏上亿元投资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更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市绿色空间超过陆地面积的70%,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空气质量等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连续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环保模范城、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好山好水好空气,令珠海市民引以为傲,也成为珠海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
今年4月,珠海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坚持绿色发展主线,实施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山水林田湖海保育、环境质量领跑、城市“软实力”提升等五大行动,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标杆。
布局智能制造 创新成果入海上天
1992年3月,珠海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以百万奖金重奖科技工作者,此举如同平地惊雷,震动并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和资金到珠海落户。
正是这一年,史玉柱、求伯君、雷军、董明珠……一大批创业者在珠海起步,随后演绎出一段段创业传奇。如今,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拥有核心技术的格力电器正从单一的空调企业转型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通过自主技术赋能智能制造,格力在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近年来,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多点开花,上至太空,下至深海,都有珠海智造的身影。
2010年,还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云飞决定到珠海创业时,他的校友汪滔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大疆创新。
当时,无人机热度升温,从小喜欢玩船模的张云飞想到要在鲜有人问津的无人船艇方面开辟一条新路径。经过周密的调研,张云飞和他的几个同学在珠海高新区创办了云洲智能。
张云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吸引他的是珠海相对低的创业成本和较完善的造船产业链,珠海优美、安静的环境更适宜静下心来专注研发。
令张云飞骄傲的是,“如果说全球无人船艇领域的竞争是一场竞赛,那么在开赛不久、选手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加入其中。”从高新园区的小景观湖起步,张云飞带着他的无人船一步步走向深海。几年间,他们连续突破无人艇自主控制、集群控制、隐身设计、纳米材料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先后推出世界第一艘环保无人船、国内领先的海洋调查无人艇、军用无人艇,并提供智慧环保、智慧海洋等系列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在青藏高原冰川调查、南极科考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6月15日上午11时,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成功升空。2017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全球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首飞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空白,成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目前,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14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广东省第二,正成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
横琴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在珠海众多岛屿中,10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面积最大,无论对于寸土寸金的澳门,还是渴望在新一轮改革中继续当排头兵的珠海经济特区,这都是一块潜力无限的宝地。
2009年,国务院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被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岛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横琴一举成为国内开放度高、创新空间大的“特区中的特区”。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横琴视察,称横琴“蓝图已经绘就,工作扎实起步,前景可期”,嘱托横琴“勇于探索合作模式,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粤澳合作、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担负改革开放再出发使命的横琴,商事登记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司法审判机制改革等多项体制机制创新从这里孵化并走向全国。
与澳门一条水道之隔,横琴成为澳门青年到内地创业的首选之地。2015年,澳门青年周云贤被横琴创业谷的扶持政策所吸引。两年多来,他的创业团队由最初的十余人发展到100多人,年盈利超千万元,促成海内外贸易额超过3亿元,成为珠澳电商领域的一匹“黑马”。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孵化项目231个,在横琴注册的澳资企业1118家,落地的澳门产业投资项目28个。
8年间,横琴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85亿元增长到183.6亿元,增长63.4倍。
从拱北口岸向东眺望,港珠澳大桥把香港、珠海、澳门连为一体,珠海将由此成为内地唯一一个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
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的起点上,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珠海要重铸特区精神,再燃改革激情,奋力推动新时代“二次创业”,把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原标题:二次创业擦亮珠海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