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收获真知


2018-06-25 14:33 来源:中青在线

原标题:大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收获真知

“身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能够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在实践中做实事,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回忆起自己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湖南一所高校的吴行感触颇深。

吴行所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从1997年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文开展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一课。

在实践中丰富生活阅历

“第一天去支教,腿上全都是被蚊子咬的包。”去年暑假,在广西一所高校读书的王钰淇作为“快乐学校”广西地区的一名志愿者,在防城港市上思县华兰镇的一个贫困村支教。

“快乐学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2010年启动以来,以“在一起,我快乐”为主题,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捐赠、亲情陪伴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度过安全、快乐而充实的假期。

2017年暑期,85名大学生作为“快乐学校”志愿者组成了8支队伍,于7月中旬分别前往四川、贵州、广西、福建、河南、甘肃等6个省份,开展了为期15~20天的志愿服务行动,王钰淇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此之前,在南宁读书的王钰淇,对广西一些贫困乡村的情况只是有所耳闻,但没有认真去了解过。“我们刚开始去的那几天真的很不习惯,遇到了很多生活习惯上的问题,但都很快就适应了,毕竟是去支教,不是去享受的。”王钰淇说。

王钰淇表示,支教中遇到的另一个困难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在一个班里,上课的时候,六年级的大孩子会比较积极,而一二年级的孩子都不敢说话。”下课的时候,支教团里的女队员会去和那些比较沉默、害羞的低年级孩子聊天,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谭小晖是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的指导老师,依托国旗护卫队的优势,他带领同学们组建了“旗帜飘扬”三下乡服务队,去周边的贫困小学支教、宣传国旗知识、组建当地中小学国旗护卫队。

2014年是实践团队成立的第一年,谭小晖带领学生到潮州漳溪镇开展三下乡活动。“原来我们的支教队伍只招收50个小朋友,谁知道天天都有新的孩子要求加入。我们去了11天,从第三天开始,就没有吃过大块的肉,因为小朋友增加了,我们每天伙食费从7元下调到4.8元。做饭的叔叔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肉剁碎,混着青菜炒给我们。”

服务队的辛苦努力,被当地的乡亲看在眼里。2016年“旗帜飘扬”三下乡服务队在信宜合水镇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结束的那一天,“几百名当地居民自发来送我们,当车离开校门口的时候,几十个小朋友敬起了少先队礼,所有的队友都哭了。”他说。在每年的实践队伍中,至少有十个以上同学是往年去过的。谭小晖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感动他人,感动自己”。

在实践中锻炼专业能力

大一时,吴行加入了一个支教类的公益社团,当时他了解到,社团已经进行义务支教活动10年,并且一直对贫困优秀学生进行资助,在每一届支教团前辈的努力下,有一个村子已经建立起村图书室。后来,那个村子得到社会人士捐助,新建了校舍,有的贫困优秀学生也已经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大学学习。于是他在大一暑假加入支教团队,在义务支教的同时,还给当地群众进行了简单体检和专业眼科检查。

其实,吴行所在的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多与他们的专业有一定联系。大二时,吴行再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他和同学组队奔赴益阳市安化县的一个村子,专门开展乡村医疗服务。当时可供他们选择的实践项目有很多,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他希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村民。

去年夏天,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刘泽洋随团队来到四川广元苍溪县白驿镇万安中心小学,怀抱满满的热情,给这所位于一座山的山顶的学校设计箱式宿舍,让回家不方便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有更好的住宿条件。

学校用于建设宿舍的面积很小,给设计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一天忙完已是深夜,本欲和床来个亲密接触,却想起盒子的方案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标准模块尺寸多少?楼梯间放哪?外立面怎么做?……只好在群里招呼小伙伴们出窝集合。”刘泽洋的队友吴小媛说。

讨论地点定在宾馆一楼灯光昏暗的餐厅里,队员们都穿着睡衣踩着拖鞋顶着刚洗未干的头发陆续出现。“刚开始身体被掏空的状态,在讨论开始半个小时之后,演变成热火朝天。”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设计图纸终于设计完成,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同学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让箱式房屋“飞往”万安中心小学所在的山顶。

天津一所高校的回跃参加过两次暑期社会实践,在选择暑期社会实践时,她希望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希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应用于实践。”她说。

去年暑假,回跃所在的实践团队赴河北省保定市开展了名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以保定市为例”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调研工作给团队的科研素养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实践中,最令回跃头疼的是访谈村民。“问村民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不按照我们的提问来,总是问不出来我们想问的结果。”回跃对此感到很着急。

后来他们就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哪些人是合适的访谈对象、什么人最容易接受采访、用什么话题开始……总结了经验,团队成员们开始逐渐掌握了访谈的技巧。“我们还会买路边的枣,然后再搭话。”到了第二次参加实践时,回跃的访谈就顺利多了。

参加过暑期社会实践的回越对自己的专业更自信了:“感觉我们所学的确实是民生需要的,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专业很有用。”

在实践中收获心灵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

“谁也没想到,当初几个学生的一些简单想法,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成真,并且帮助了很多孩子。”上海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孟文皓的社会实践经历与她加入的公益社团“爱心贵州”有很大关系。她第一次去贵州省毕节市参加社会实践是在大一。“当时有个学长提出,希望想办法帮助当地的孩子,让他们的学校焕然一新。”后来,她所在的大学帮助毕节的一所学校进行改建,并每年选派一部分当地的优秀学生来上海进行学习和参观。

大一大二寒暑假的时候,“别人都是去玩了,而我是乖乖收拾行囊准备进山。”每年快放假时,孟文皓也想过放假之后回家休息,但是只要一看到这类活动的报名信息,她表示“还是会马上去报名,一定要去”。

到现在,那所学校改建的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成为了毕节当地很美的一所乡村小学。能够亲身经历这样的一个转变,孟文皓“觉得很酷,也很值得”。

参加“快乐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前,王钰淇以为支教就是要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去了之后我发现,支教其实不一定要这么伟大,在支教期间让孩子收获知识、收获快乐,就是我们为他们的成长做了一些努力。”从那回来以后,王钰淇对于贫困乡村的支教活动有了更多的关注,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暑期社会实践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实践和从社会实践延展开去的实践活动还在继续。王钰淇今年打算从广西前往福建,看望志愿者和支教点的孩子们。“‘漂洋过海去看你’,告诉他们千里之外还有人牵挂他们。去年支教的日子好像昨天刚过去一样,很怀念去年这会儿当地的蓝天、白云,还有骄阳。”

“旗帜飘扬”三下乡服务队传播国旗知识的种子还在继续,星星之火已经燃成旺盛的火焰。“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会有另外两个学校的国旗护卫队和我们一起参与。相信明年,会有更多的地方‘旗帜飘扬’。” 谭小晖说。

2018年暑假在即,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起的,以“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即将启动,又一批青年大学生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实践。

原标题:大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收获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