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价值观教育本质上也是文化认同教育,体现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内涵。价值认同必须以实现文化认同为基础。因此,以恰当的认同方式承载文化涵养心灵的机制建构、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文化认同的方向探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至关重要。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是一个渐次内化过程,最终形成由价值观念向自觉行为的文化氛围,其本质要求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以制,以恰当的认同方式承载文化涵养心灵的机制建构。
强化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必经之路,也是党和国家以制度安排的形式向认同主体系统灌输主流文化的主导路径。因而,教育在认同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的立场、态度以及知识结构如何,认同兴趣何在,认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这些都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主体强化教育接受者的主体意识,树立人本观念,关注个体差异,尤其要尊重个体人格和心理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人施教,主动关心认同主体的思想状况,从认同主体的立场和诉求出发。
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主体意识,考虑个体差异,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体面临的问题与诉求,改变被动灌输、消极接受的教育模式。因为,理念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大众的思想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解决大众面临的困顿之处和现实问题的过程。同时有效引导大众个体原有自我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文化碰撞及磨合。唯有如此,主体意识才能被激发和调动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认同也才能取得实效。
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浓厚社会氛围。舆论引导是培育主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认同主体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的社会性手段。社会舆论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传播施政方针和阐述政策主张的重要渠道。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社会舆论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信息渠道不断扩展和丰富对传统的舆论认同模式造成了激烈冲击,一方面获取信息的方式愈加多元化,而另一方面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这就要求培育主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通过倡导和宣传充满正能量的主流文化舆论,逐步引导认同主体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社会主流文化舆论,提升思想觉悟,增强政治素养,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舆论引导是人们通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切入点,其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性的认同方式,体现在认同的环境、过程、成效等方面,认同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文化舆论引导方式,变理性的宏大叙事为感性的生活叙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感性层面的恰当融合。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共享理念,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也正视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坦诚的姿态和包容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在文化多样性的碰撞中善于解疑释惑,以理服人,从而实现真正的融合,将自我成长融入时代发展之中,从而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最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内化过程创造社会心理条件。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关键环节。实践体验是一种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认同方式,主要是通过认同主体个人的亲身经历或对家庭、社会经历的直观感受而获得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接受和认同。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必须根植于认同主体的现实生活,这既是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寻求文化认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切入当前中国实际,扎根认同主体的现实生活,真正实现文化落地。
实践体验作为一种具有主体实践倾向的认同方式,不仅是认同主体的认知选择、态度倾向,还是基于心灵深处自觉的实践行为。由此可见,文化认同实际上就是文化实践行为本身,换一句话说,只有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文化认同,才能转化为每一个认同主体的自觉实践。只有不断丰富认同主体自身的人生阅历和实践体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才能自觉生成并不断深化发展。因而,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贯穿到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到认同主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但在实践体验的具体过程中,应确保选取的实践体验元素在认同主体实际生活中拥有现实的落脚点,通过鼓励认同主体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唤醒体验共鸣,实现文化认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文化基础。文化滋养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认同方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空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必然要求。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是从文化根源寻找应对时代问题的重要策略,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突出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与传统文化价值观,以此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历史性与传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之间存在互通互补空间,深入挖掘中华历史传统的资源精髓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载体,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拓展,也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大众文化认同空间的能力。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机制的建构而言,我们既要在理顺体制和完善机制上下大力气,构建制度新优势,也不能忽视道德空间中文化认同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
总之,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而且在培育过程中还要保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意蕴中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因而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培育其文化认同的点睛之笔,并在现实互动中推动认同主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融合,势必极大提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原标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