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以贯之”展现理论自觉新高度


2018-06-12 14:3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三个一以贯之”展现理论自觉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一以贯之”重要论断,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层次的解读,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要求,是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体现党的历史自觉,指明了新时代必须坚定的根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高擎的旗帜,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凝神聚力、坚定不移,才能形成政治定力,才能行稳致远。

第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体现党的政治自觉,明确了新时代发展的主体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决定了使命的担当和国家的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特别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实施,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规范,进一步增强了党建的实效性。

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五个过硬”,即必须做到信念过硬、必须做到政治过硬、必须做到责任过硬、必须做到能力过硬、必须做到作风过硬。这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自觉。

第三,“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体现党的责任自觉,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使命担当与底线思维。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忧患与风险意识传统。对于一个政党、民族或国家来说,忧患与风险意识有着引领、警醒和凝神聚力的政治功能。它不仅是对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历史智慧的总结,而且是对潜在危机、挑战的前瞻性认识与防范。忧患与风险意识是一种战略性思维,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在政治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一种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前瞻意识和图强意识,是政治生态改善升级的重要动力。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之路。其中,忧国、忧民、忧党的意识和传统,推动着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延安时期关于“周期律”的窑洞对话到“两个务必”的提出,再到“进京赶考”的警语,无不体现着党的忧患与风险意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没有满足,更没有沉醉于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强调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告诫全党要经得起“四大考验”。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功成名就时更需做到居安思危,更需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 执掌政权后更需做到节俭内敛,更需防腐戒奢;重大变革关头更需顺乎潮流、顺应民心。总之,忧患与风险意识,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种使命要求,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责任自觉。

一个政党的成熟,政党自身理论自觉是一个重要的标志。1893年,恩格斯在《致奥古斯特·倍倍尔》信中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的一切要求都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的政治表现的话,那就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理论自觉的历史,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的历史。从这个脉络来看,“三个一以贯之”以历史自觉、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新时代理论自觉的新高度。


原标题:“三个一以贯之”展现理论自觉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