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银吉“愚公移沙” 誓要将沙海变绿洲
在地处红水河东岸1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腹地,生长着一方茂盛的沙枣、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远远望去好象一片高低错落、密密匝匝的绿色海洋。
然而,十几年前这里曾是一个风沙肆虐、人际罕至的地方。谈起这些变化,人们都会由衷地称赞坚持不懈义务植树、压沙造林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九组村民王银吉。
今年48岁的王银吉,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自1999年至今,他和家人坚持不懈的在离家3公里外的腾格里沙漠义务压沙植树,固沙造林近8000亩,投入资金近100万元。由于红水村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风沙活动频繁,大风一起,风卷着黄沙就朝屋子里扑来,满桌的“佳肴”都覆上了厚厚的细沙粒。王银吉和家人面面相觑,对这位“不速之客”很是无奈。
王天昌(右)、王银吉前往沙漠中为一棵干枯的胡杨树浇水。(图片来源:央视网)
“当时树木越来越少,沙漠范围不断扩大,沙龙逐渐逼近村庄,风沙最严重的年头,庄稼欠收五成以上。”对于恶劣的风沙和环境恶化带来的贫穷,王银吉深有体会,他说我是这块土地的儿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防沙治沙,改变家乡的生产生活环境。
1999年,王银吉和父亲提出治沙的念头,父亲说“我看行,儿子,我支持你,干吧!”尽管妻子极力反对说:“俩娃娃还要上学,这么一大家子要过日子”。但王银吉还是铁了心要干,第二天就动身进驻腾格里沙漠腹地“庙儿墩”进行义务压沙植树。为了运输树苗、麦草、水,王银吉在家境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凑够8000元钱,购买了两峰大骆驼,在家与沙漠之间3公里多的崎岖小路上日复一日地驮着四个水桶来回驮水,来回一趟就得三个小时,就这样坚持用骆驼驮水浇灌苗木,可远远不够苗木的需求。王银吉又在底洼的沙窝里挖了一口水窖,用塑料薄膜包裹在水窖壁上,积蓄雨水,冬季将骆驼驮进沙漠的水储存在水窖里,浇灌苗木,有效地缓解了树苗的需水困难。
2006年,当地工会组织为王银吉建了4间护林房,打了一眼吃水井,购买了柴油机、发电机。在此之前,王银吉和父亲为管理沙区林木,禁止其他农民把牲畜赶到沙窝里放养、啃食,干脆在沙窝里掏了两间地洞,下决心在沙漠里“定居”,在沙角下“安家”。这两间地洞当地人叫“地窝铺”,犹如原始人的巢穴,终年不见光,由一段斜坡通到地下,只有一个简单的木门和一块灰灰的布门帘挡住沙漠的狂沙和大风。
“每天被子和枕头上全是厚厚的沙尘,每天吃饭的碗底也有一层沙”,王银吉一家的生活标准也很低,每天的主菜都是洋芋,整个冬天都靠酸菜度日,一年四季的风、沙、雨、雪、霜冻、寒冷、炎热,每样灾难都避不过。常年住在阴暗潮湿的地窝铺,风餐露宿,劳累过度,他的父亲患上严重的风湿病。六十几岁的的父亲动过两次手术,每逢阴雨天,腿和双臂就隐隐作痛。沙漠里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和腊烛,长年受煤油烟熏蒸,王银吉和父亲经常是眼睛红肿,父亲更是患上青光眼。
王天昌(左)、王银吉父子开车到沙漠里治沙。(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5年春天,正值植树的黄金季节,为了集中时间压沙植树,王银吉一家子把吃住全部搬到沙漠里,对孩子照料很少。春季开学后,孩子腿脚有些不正常,但全家人忙里忙外,只顾干活,就没有怎么在意。一个月后,老师反映,孩子神情越来越呆滞,作业也总是做错,王银吉立即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化验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儿子罹患脑瘤,几乎击垮这个与沙漠顽强抗争的硬汉子。
第二天,王银吉带着儿子动身前往兰州,而后又到西安,请专家会诊,可诊断结果几乎让他晕过去,王银吉儿子的脑瘤已到晚期,无法医治。王银吉当时如果把自己家里的几万元积蓄给儿子治病,儿子的生命还能拖一段时日,可是,这位“治沙愚人”却把这几万元全部用来购买春季苗木。他妻子哭过,抱怨过,不理解,不甘心,她看着躺在炕上痛苦挣扎的孩子心如刀割。王银吉的心何偿不苦?他比谁都想让儿子活着,就在这年端午节来临之际,王银吉可爱、天真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熟悉的家,离开了全家一同治理的“王家沙窝”。儿子在弥留之际,嘱咐爸爸一定要将自己葬在治沙点上,他要陪着爸爸把这片沙漠植成绿洲。
十八年来,王银吉共雇佣劳动力5000多个工日,全部投入累计近100万元,压沙造林近8000亩,在风沙线上共用骆驼驮水2000多吨,往返行程达6000多公里;每年在自家承包地里培育各类苗木4至5亩,用于压沙造林,累计栽植梭梭100多万株,花棒120多万株,毛条30多万株,柠条5万多株,榆树20万株,沙枣树10万棵,胡杨3000棵,红柳2000棵等,且成活率较高,植被覆盖率50%以上。
刚开始几年,乡亲们都劝说王银吉“不要劳命伤财了,人是不能和老天爷斗的”,也有人干脆开骂:“王疯子,把钱拿上白白往沙窝里甩,祖辈们多少年都没把沙治理住,你一家人能行吗?”。王银吉的家人曾经动摇过,但王银吉从小性格倔强,就不信这个“邪”,硬是坚持了十几年。
在茫茫沙海中植树实非易事,前一天刚种好的树,第二天不是树苗根部祼露就是干脆被连根披起;头一天挖好的树坑,一夜间就被风沙填满;成活的小树苗,遇上几个高温天气,就会渴死;不管是寒冷的三九天,还是火辣的三伏天,树倒了,再栽。沙生苗枯了,再补。王银吉整年干的都是粗活、体力活,致使手心磨得起血泡,手掌压得起老茧,脚后跟干得开裂子,手指上的肉刺一根连一根,脸庞晒得油黑,皮肤变得粗糙。
王天昌(右)和王银吉父子给沙漠中的一棵胡杨树浇水。(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银吉压沙植树的精神感动了全村人,激励着周围的人。与王银吉同村的五组赵德元向村委会申请,承包了5000亩沙地,带领15户人家到沙漠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压沙植树活动。大湾滩的移民户找到王银吉,让他指导压沙,王银吉痛快答应了,并将苗木、劳动工具、技术无偿提供,现在王银吉父子也是治沙方面的行家里手。曾有人问王银吉:“你付出十几年的精力和一条鲜活的生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你图个啥?”。王银吉回答道:“我啥都不图,就盼着沙不要流浪,不要漂泊,赤祼的沙丘穿上绿色的衣服”。王银吉这样说:“要想富,先种树,我只想多栽些树,在改变家乡面貌中尽一点力,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留一点东西”。
王银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家乡严峻的生态环境,把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无尽地洒向荒漠,在茫茫沙海中树立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被甘肃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甘肃省绿化奖章”,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武威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武威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共青团武威市委评为“青年星火带头人”,2008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原标题:王银吉“愚公移沙” 誓要将沙海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