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言校园贷:适度开放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2018-03-28 10: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还是要适度开放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郑鈜对记者说,这是他今年带来的提案的缘由,要向校园贷正确“亮剑”。

  郑鈜分析,近几年校园贷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缘于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消费有明显的需求。排除一些极端个案,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学生买电脑、买手机就是乱花钱。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正规的金融渠道对学生的服务没跟上,学生也办不了信用卡,助学贷款又“帮不上忙”,反而给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

  他介绍,我国自2002年诞生首张大学生信用卡之后,各银行纷纷介入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但是2009年6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2011年1月,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再次强调上述规则。此后,虽有少数银行对部分高校学生发放了额度很低的信用卡,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处于停滞状态。

  有人说,电商平台也有类似借贷功能,还有社会上的“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是否能满足学生的短期借款需求?

  郑鈜剖析其中有潜在风险:第一,产品的名义是满足大学生网络消费、创业等,但其主要经营目标是绑定关系企业的产品和平台,追逐远高于普通水平的高额手续费、服务费,显著增加了学生的还款负担;第二,一些企业为吸引学生消费,过度向学生推送广告、信息,为套现等违法行为提供机会,一些不法分子还要求学生提供“裸条担保”并进行暴力催收等,由此引发多起典型恶性事件,社会影响较坏较广;第三,由此产生的征信信息不能直接纳入金融征信体系,延迟了学生个人信用记录的建立。

  他介绍,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发展正规金融“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用“良币驱逐劣币”,从源头杜绝校园贷乱象产生。信用卡是成熟的金融服务方式,应当考虑适度开放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防范化解校园金融风险。

  对此,郑鈜支招:“解决办法就是适度地‘疏’——开放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在郑鈜看来,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除了借钱外,好处在于大学生信用卡具有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正确建立适度消费、超前消费、正当消费与学习生活、创收增收、合法守约的均衡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规范地形成良好的财务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不断深化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思维。

  他表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全面地投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地参与信用社会、共享社会构建。有一个好处常常被忽略,就是可以留下信用记录,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于未来的房贷和车贷优惠都有好处。可是,使用电商的金融平台,他们的信用记录不一定会被纳入银行的信用体系之中。

  如何具体操作?郑鈜提出,将全面严格限制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改为“分类按需、普惠众享”式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由有意愿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经银监会审核后审慎开放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给大学生发信用卡,遇到乱花钱怎么办?

  “与以前相比,如今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提高了,不能总是拿旧眼光来看大学生,更不能因噎废食。”郑鈜表示,一方面要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额度,通过设定精细化的人群分类、需求分层、信用分级等识别机制,以及数据关联、实时分析、动态调控等模式,创新建立“逐级提额”+“信用奖惩”的信用卡基本制度。比如信用良好者,额度自然就高;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额度也可以随之提升。

  如何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郑鈜提出建议,金融、教育和人社等部门协同建立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消费者权利保护和金融素养教育,积极应对学生缺乏稳定收入、还款能力不足、偿款追责困难以及自我约束不足等风险,避免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郑鈜认为,学校和家庭不能总觉得他们年纪太小,不让大学生接触金融,这对于他们日后走入社会并不是好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定期还款”这些常识都是金融素养。

  很多人都提到,大学生金融素养需要养成。在郑鈜看来,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并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一本正经讲给他们听就能养成了,很简单,要允许大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慢慢地培养和积累自己的责任意识,比如一定要按时还款,珍惜个人信用等。

  郑鈜说:“制定大学生信用卡与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求学、创业融资工具联接的政策意见,有利于加快推动大学生学习进步、创业创新,不断提升社会信用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