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摊货”到“上货架”:代表建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2018-03-11 20:31 来源:中新网

  北京3月11日电:题:从“地摊货”到“上货架”:代表建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减税减费、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释放出为企业“松绑”、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业界直言“制造业的春天来了”。

  “以前我们的钻头、工具在国外是当地摊货卖的,现在真正上了货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天工集团董事长朱小坤如是描述“中国制造”近年取得的进步,“以前谁会对你反倾销?你的技术、品质不足以抗衡,别人无所谓,而现在已经平分秋色。”

  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加快制造业转型进程,进步很大。中国在一些重要科技材料、芯片、智能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距离,但一时落后并不可怕。该公司通过4年创新研发,颠覆了原来的光纤材料技术,实现与最先进的美国技术同步。

  已取得的进步,加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针对中国制造的“强心剂”,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连春直言,“制造业的春天来了,我可以大胆的说,下一个风口应该是制造业。”

  “中国制造”如何把握“春天”的机遇再出发,实现靓丽转身?创新,成为企业家代表们建言献策中的高频词。

  王连春说,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发展大浪潮,不加大创新投入,不可能有未来。他举例说,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率达到97%以上,生产的汽车产品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努力,发展互联网汽车。

  王连春表示,制造业企业只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重视研发人才集聚,进一步搞活创新机制,建设好创新载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月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为中国制造业支出“四招”——“创新、质量、设计、互联网+”。他认为,质量和创新同样重要,要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中国制造”才能去掉山寨、比较低级的形象。

  弘扬工匠精神,人才至关重要。“让更多一线工人成为技术工人,让更多技术工人成为工匠,对‘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操作技工黄波说,建议各级政府加大一线工人技能培训,制定符合现代制造企业实际的工匠培养计划。

  “中国的企业还要吸纳国际人才为我所用。”崔根良认为,在加大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的同时,中国企业还要瞄准全球人才资源配置。

  “中国制造”需要更多样化的支持。江苏是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坦言,单个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研发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当地每年拿出20亿元人民币引导支持企业产业升级,但单靠地方政府的力量还不够,呼吁国家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在企业技改方面提供更多低息、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