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电 据司法部网站消息,《司法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印发并施行。相比于1985年的《司法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办案(业务)经费的开支范围,将办案(业务)经费划分为基层司法业务费、普法宣传费等9大类,并进行了若干细分,涵盖了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同时,将司法行政改革重点任务、重点工作经费支出纳入开支范围。
资料图:普法活动。
据悉,《司法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12月26日以财政部、司法部名义联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司法局,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司法部网站刊文称,《办法》的出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公共法律服务和保障管理职责的重要手段,是对司法行政机关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具体要求。
《办法》填补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基础保障制度的空白,为完善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机制打下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制度基础,为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发挥好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办法》正文共12章63条。附件《司法行政机关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开支范围》,明确了新时代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的开支范围。
《办法》适用范围有哪些?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本办法所称司法行政机关,是指司法部和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不包括监狱和戒毒管理机关及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即按照《办法》规定,监狱和戒毒管理机关及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仍执行现行的监狱、戒毒财务管理办法,不执行本办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办法,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本办法执行。司法行政机关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单位分别执行相应的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办法”。
相比于1985年司法部、财政部修订的《司法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办案(业务)经费的开支范围,将办案(业务)经费划分为基层司法业务费、普法宣传费、律师公证管理费、法律援助经费、社区矫正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经费、仲裁管理费、司法鉴定管理费、其他司法支出等9大类,并进行了若干细分,进一步拓宽了办案(业务)经费的保障项目,涵盖了司法行政各项业务。
同时,《办法》将司法行政改革重点任务、重点工作经费支出纳入开支范围,如在“其他司法支出”中明确了信息化运行维护费、人民监督员经费、政府法律顾问经费、新闻宣传经费等。将业务用房和司法所日常维护费纳入开支范围,在“其他司法支出”中单列业务维修费,用于业务装备修理及维护费用(不包括信息化运行维护和车船等交通工具的维修)、司法行政机关业务用房和司法所日常维修、保养、维护费用,切实解决基层实际困难。
针对业务装备经费的划分,司法部网站刊文称,《办法》主要依据的是2010年财政部、司法部制定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并结合基层实际需求进行了明确。
《办法》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所的业务装备经费划分为执法执勤用车购置费、业务信息处理设备购置费、业务音像设备购置费、业务通讯网络设备购置费、其他业务装备购置费等5大类,其中在“业务通讯网络设备购置费”中新增了执法记录仪、人像指纹识别仪、视频监控设备、定位管理设备等相关费用支出,以满足基层实际工作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需求,适应司法行政机关装备配备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