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选举折射新信号: 民众日益关注消除社会不公
哥伦比亚总统选举6月17日尘埃落定,右翼候选人伊万·杜克击败左翼候选人古斯塔沃·彼得罗,当选哥伦比亚新一任总统。与往年相比,本次选举出现新特点,左翼候选人首次在这个长期由右翼或中间派执政的国家晋级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且彼得罗得票率并不低,甚至拿下首都波哥大。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哥伦比亚政府2016年与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签署和平协议,民众关心的焦点不再是武装冲突和安全局势,转而关注打击腐败、消除不公等社会议题,这给左翼政治力量提供了机会。预计今后数年,左翼势力会更加活跃。
不仅是哥伦比亚,在巴西、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等其他拉美国家,今年恰逢选举年,腐败议题均是选民投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少国家的左翼政党势头强劲。
哥伦比亚选情:两名候选人均打出“反腐牌”
哥伦比亚5月27日举行总统选举投票,由于无人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得票数排名前二的民主中心党候选人伊万·杜克、进步主义运动党候选人古斯塔沃·彼得罗进入6月17日第二轮投票。最终,杜克获得53.98%的选票,击败得票率41.81%的彼得罗,当选哥伦比亚新一任总统。
现年41岁的杜克定于8月7日宣誓就职,届时将成为哥伦比亚100多年来最年轻的总统,而其竞选搭档玛尔塔·露西娅·拉米雷斯将成为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总统。
自本世纪初以来,哥伦比亚一直是右翼或政治中间派总统执政。今年是左翼候选人首次没有在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遭淘汰,而是顺利晋级第二轮投票,这折射出了哥伦比亚政坛乃至整个拉美地区耐人寻味的政治信号。
这是哥伦比亚政府2016年与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签署和平协议后,首次举行总统选举。以往,哥伦比亚选民最关心的是内战及安全局势,政府与“哥武”或对峙、或谈判,总是最为牵动选民神经。自从“哥武”签署和平协议并解除武装,越来越多选民对社会治安和人身安全的信心大幅上升,转而把更多注意力投向消除社会不公平、打击腐败、完善社会服务等方面。
不少观察人士表示,正是由于哥伦比亚民众越来越关心反腐和促进社会公平的议题,预计今后几年间,左翼政治力量会越来越活跃。
甚至一些政治分析师大胆预测,哥伦比亚左翼势力很可能在2022年赢得选举。
从本次选举看,现年58岁的左翼候选人彼得罗获得800多万张选票,在全部32个省中的8个省取得胜利,并且拿下首都波哥大,尽管少于右翼候选人杜克的1030万张选票,但迅猛势头不容小觑。
难怪彼得罗在6月17日“败选”演说中并未言败:“什么失败?800万哥伦比亚民众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谈不上失败,这只是表明我们暂时还没有执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杜克和彼得罗对反政府武装的态度截然不同,对投资和工商策略也大相径庭,但是两人在反腐议题上口径相似,均承诺重拳反腐,赞成加重对腐败罪名的量刑、要求贪污官员“吐出”侵吞的公款等。
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豪尔赫·帕洛马雷斯观察,无论是左翼候选人、还是右翼候选人,此次均向选民抛出了切实可行的反腐主张,国会有关反腐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一边反腐一边捞钱?丑闻频曝惹哗然
“我真是受够腐败了!”或许哥伦比亚经济学家劳拉·普列托这句话道出了哥伦比亚民众的普遍心声,从而解释了两位总统候选人均在竞选纲领中贴上反腐标签的重要原因。
据路透社报道,哥伦比亚每年因腐败损失170亿美元,相当于这个拉丁美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3%。近年来相继曝出多桩腐败案,在哥伦比亚国内引发哗然,反腐呼声愈发高涨。
2016年,一桩有关穷学生校餐被贪污的案件登上哥伦比亚各大媒体头条,激起全国舆论的口诛笔伐。当时,负责提供校餐的企业被控贪污相关资金,而牵涉的学校位于哥伦比亚最贫穷省份,不难想象校餐对学生家庭而言相当宝贵。据2017年官方统计,哥伦比亚26.9%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7.4%属于“极度贫困”。
今年3月,哥伦比亚国会参议院选举曝出贿选丑闻,正在竞选参议员的艾达·梅尔拉诺涉嫌花钱“买选票”,随后被拘捕接受调查。
令人震惊的是,就连哥伦比亚反腐机构也曝出贪腐丑闻,主抓反腐的官员一边查处别人的贪腐案,一边自己借机捞钱,被媒体形容为“极其荒唐,在国际层面都相当罕见”。涉案官员中,哥伦比亚反腐部门一把手路易斯·古斯塔沃·莫雷诺涉嫌在中间人穿针引线之下,利用2017年6月赴美国出公差的机会,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一处地点秘密收受1万美元现钞贿赂,案发后于今年5月被引渡至美国。
另外,巴西大规模反腐调查“洗车行动”实施4年来不仅牵连本国政界和商界精英,还横扫拉丁美洲和全球其他地区,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多米尼加等10多个国家皆卷入相关腐败丑闻。
在“洗车行动”调查中,巴西大型建筑商奥德布雷希特公司承认在海外以行贿手段获得工程合同。这家公司据信在拉美范围行贿总额至少4.39亿美元,其中在哥伦比亚行贿2700万美元。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被指2010年和2014年竞选期间收受来自奥德布雷希特公司的政治献金,曝光后不得不向公众道歉。此外,桑托斯的竞选对手奥斯卡·伊万·苏卢阿加同样涉嫌收受这家企业的政治献金,也受到调查。
一家旨在促进反腐的民间团体观察人士安德烈斯·埃尔南德斯注意到,哥伦比亚2018年总统选举共有6名候选人参加,而选情领跑的杜克、彼得罗两人均未缠身任何腐败丑闻,这一点“与许多政客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选民对腐败乱象的厌烦。
拉美选举年:聚焦反腐和消除不公
今年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选举年,迄今已有哥伦比亚、古巴、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和巴拉圭的5场大选尘埃落定。从这些选举折射的信号看,打击腐败和消除不公是拉美民众投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少人注意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一直是拉美各国政党关注的共同命题,而今年选情出现新特点,比如腐败议题以及新兴政治群体崛起对选举产生重要影响。
哥斯达黎加4月举行第二轮选举,以反腐措施为执政重点的中左翼公民行动党候选人卡洛斯获胜。同月,巴拉圭执政党红党的候选人马里奥同样以打击腐败和发展经济的竞选主张赢得多数选票当选总统。
作为大选年压轴戏,墨西哥和巴西分别将于7月、10月举行大选。
从墨西哥选情看,代表竞选联盟“我们一起创造历史”参选的左翼候选人奥夫拉多尔势头强劲,支持率大幅领先;执政党革命制度党则遭到挑战,能否连续执政打上问号。墨西哥政治分析师何塞表示,革命制度党难以摆脱在民众心目中的腐败印象,因此今年竞选形势不妙。
巴西“洗车行动”反腐调查牵连一大批政界精英,包括总统特梅尔、前总统卢拉和罗塞夫。分析人士认为,卢拉由于在任期间引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大量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眼下领跑民调,但是考虑到巴西传统政治力量遭腐败丑闻冲击、非主流政党民意支持率上升,大选选情仍然扑朔迷离。另外,卢拉因贪腐和洗钱罪名身陷囹圄,能否出狱参选还有待巴西最高选举法院裁决。
整体而言,拉美传统左翼国家执政党社会基础依然稳固,但面临多重挑战;右翼执政国家社会问题敏感度上升,来自左翼势力的竞争显著增强。(本报特约记者 慕溪)
原标题:哥伦比亚选举: 民众日益关注消除社会不公|奥夫拉多尔|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