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峨眉山,读懂大四川”


2024-09-24 16:58 来源:中国企业家新闻网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本身就是意义”。

  “活自己,只能活一个角落。活别人,才能活整个世界。”

  “每个人都是背夫,只是每个人背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

  一连串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在《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中轻叩入城者的心门。

  在引发观影者思考的同时,《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也在自我追问。

  作为王潮歌创作并执导的继“印象”、“又见”系列之后的“只有”系列开篇之作,《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能为观影者带来怎样不同体验,又将如何赋能峨旅股份公司乃至于整个四川的旅游演艺市场?

    一台剧:创新业态,旅游引流

  “一边行走一边看戏,这体验很新奇”“场面太震撼了”“被剧中场景情绪妥妥击中”……对于《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网友纷纷发出感叹。

  作为“只有”系列的开篇之作,王潮歌导演以峨眉山最负盛名的云海为创意元素,打造出一座充满了无数剧情和故事线的戏剧之城——项目篇幅宏大、包罗万象,包含三个剧场:即可以俯瞰人间情境的体验剧场“云之上”、融合青山绿水的园林剧场“云之中”、深度还原旧村的实景村落剧场“云之下”。

  王潮歌导演曾在采访中表示“《只有峨眉山》既是剧场,也不是剧场,它是演出,也不是演出,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因为它在最大程度上突破了边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一个舞台”到“三大剧场”的延展,一台寻找人生的大戏在峨眉山山脚倾情上演。新颖的形式、震撼的场面吸引上千万游客前去观看。

  据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潘小峰介绍,目前观看人群主要是前往峨眉山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旅游演艺爱好者和王潮歌的粉丝。他们沉浸式体验创新型的演艺方式,从坐着观看到行进式对话和体验,《只有峨眉山》打通“剧场演出”和“实景演出”的边界,率先迈入中国旅游演艺的3.0时代。

  这刚好契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演艺市场日益火爆。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票房收入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观众人数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其中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演出场次同比增长26.37%。

  数据增长背后是的地方文旅纷纷将旅游演艺作为吸引客流的发力点之一。早在2019年,文旅部出台首个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文件——《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旅游演艺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各种旅游演艺项目不断上马,《只有峨眉山》也于2019年9月正式公演。

    一部书:文化赋能,拓展旅游内涵

  今年恰好是《只有峨眉山》公演的五周年。这5年是《只有峨眉山》在YQ影响下,断断续续演出的5年,更是广大游客通过它深度了解峨眉山和四川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核的5年。

  伴随消费者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渴望深度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其中,口碑好、名声大和有特色的旅游演艺成为大家的首选。

  这也是广西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云南丽江的《丽水金沙》、山西平遥的《又见平遥》、陕西西安的《长恨歌》、湖南湘西的《边城》、山东青岛的《梦回琴岛》、甘肃敦煌的《又见敦煌》、河南的《只有河南》等文旅演艺剧目广受欢迎的原因。它们以剧目中对于文化的艺术演绎成为游客深度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

  不同于以上的演艺作品,《只有峨眉山》选择了最独特的角度——众生,以峨眉山的云为视角,讲述了云所看到的一切。云上是佛光,云下是人间,千百年亘古不变的芸芸众生,满载着多彩梦想与温情希望,交织着爱的喜悦与成长的欢笑。

  “云之下”是人间修行的道场,由峨眉山市川主乡高河村改造而成的实景村落剧,有两万平方米左右,395个间房。剧场以逼真的场景设计、饱满的人物塑造以及4355件极具历史感的老物件还原了80年代的农村样态。剧场中每天上演的96个故事,散落在院落中、竹林边和街巷里,为观众浸入式地还原了峨眉山高河村里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人生百态,一段段化不开的离别乡愁,以此唤醒现代中国人的童年与乡愁,对于每个华夏同胞而言,都有着极大的传承教育意义。

  “云之中” 为白色砾石和瓦片搭建的艺术景观,环绕剧场衔接旧村,在旧村村落和剧场间,旨在缥缈多姿的“云雾”效果中营造如梦似幻的峨眉仙境。仙境中,僧侣静坐冥想,侠客舞剑弄影,僧人、学生、背夫、舞者……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同一空间游走,白色石子、黑色屋顶、雾森系统,这些元素的组合带来了一个极致的空间措置感——屋顶在脚下,云海在身边。真正做到了实景即幻境,幻境倚实情的境界。

  “云之上”情境体验剧场建筑群紧扣“峨眉”,以“云之上”作为建筑语境和文学切入点,用五十万片蓝绿色、白色、灰色玻璃瓦和陶瓦按“千里江山图”的体系规制组成的混合幕墙,营造出“云之上”这座天域之国,完美呈现中国传统美学意境。在上帝视角的峨眉山云海引领下,观众在六个空间组成的室内剧场中,边观看戏剧故事,边回味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体验千年历史,感受希望重生、背夫坚韧、乡愁绵长等多种情感。

  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曾评价:“剧中传递的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能让游客慢下来,静下来,回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峨眉山下,汲取民族文化力量。”

  不同于零散的、片段式的演艺,《只有峨眉山》通过“佛见众生”这个视角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峨眉上历史文化的主体——佛教文化。与此同时,其中出现的每位演员都用立体的方式呈现了峨眉山和四川的历史文化。

  《只有峨眉山》不仅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文化教科书。步入《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就犹如翻开了一本关于四川文化的巨著,人们可以在其中慢慢品味。

    一片情:多维探索,推进文旅融合

  从门票经济到体验经济是所有景区需求迈过的坎,尤其是像峨眉山景区这样的山岳型景区。而《只有峨眉山》为峨旅股份公司架好了桥梁——在领略过峨眉山的秀丽风光后,游客可以前往《只有峨眉山》多层次、多维度的进一步了解峨眉山。在“云之下”剧场,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到80年代农村的生活场景,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和人间温情;在“云之上”剧场,观众则能在佛光的照耀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峨眉山景区而言,《只有峨眉山》良好地进行了业态的丰富,成为峨旅股份公司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希望《只有峨眉山》不仅成为峨眉山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还要成为四川夜经济的新名片。”潘小峰强调。

  不止于剧目演艺,《只有峨眉山》营销团队结合剧场资源,做了一系列的“演艺+”探索。

  据潘小峰介绍,目前已经结合丰富的资源推出了游园会、万人研学基地和品牌联动发布会等活动,研究文旅发展新方向。“利用‘云之下’原始旧村风貌打造大型互动文旅项目‘游园会’广受好评,在不同节假日设置各具特色的游园互动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市民的参与,体验峨眉山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与此同时,利用自身的创编团队和演员团队,《只有峨眉山》营销团队承接外部的演艺项目,如开幕式、庆典活动等。这些积极的探索都进一步提升了《只有峨眉山》的知名度和丰富了收入来源。

  此外,潘小峰还透露,团队正在探索更多创新模式,比如峨眉武术的文化IP合作;与周边高星级酒店、威士忌酒厂合作等。“借戏搭台,我们积极唱好文旅大戏,持续推进文旅融合,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添砖加瓦,贡献更多峨眉力量。”潘小峰强调。

  图注:中秋拜月活动

  从打造四川首个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的立项,到王潮歌导演的深情创作,《只有峨眉山》演职人员激情演绎,再到《只有峨眉山》营销团队的创新探索,这背后浸润了所有文旅人的努力。大家共同助力《只有峨眉山》从单一的演艺转变为综合文旅项目,成为峨眉山乃至四川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写在最后

  "你是谁?你为什么会来到峨眉山,你在峨眉山看到了什么?然后你离开以后心中的峨眉山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只能峨眉山》想要带给观众的情感触动,也使之从诸多的旅游演艺剧目中跳脱出来。它的深远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其作为一部旅游演艺项目的直接成效,而是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等多个维度。

  首先,在艺术创新与旅游融合方面,《只有峨眉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剧场演出的固定模式,通过“行走式观演”和“沉浸式体验”的设计理念,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感极大地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也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即如何通过艺术手段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元,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只有峨眉山》不仅仅是一次对峨眉山及四川历史文化的简单再现,更是一次深刻的挖掘与再创造。项目通过戏剧的形式,将峨眉山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佛教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以现代化的手法呈现给观众,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只有峨眉山》的成功为峨眉山乃至四川的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效应。同时,项目团队通过积极探索“演艺+”模式,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了项目的盈利能力,为当地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只有峨眉山》的成功还对地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提升了峨眉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项目还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文化交流。

  《只有峨眉山》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地方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但不得不面对目前的营收亏损。这其实是行业的共性问题,但我们确信,在旅游演艺消费热潮下,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峨眉山》将为峨眉山乃至四川的文化旅游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