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划定 黄金海岸再成“天选之城”


2019-08-29 10:09 来源:胶东在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路前行的途中,总会遇到相似的风景。1984年,国家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烟台成为其中之一,从此,齐鲁大地的东北沿海区域,上演了一段深耕海洋、高速发展的蔚蓝传奇。2019年,国务院批复了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119.98平方公里,涵盖济南、青岛、烟台3个片区,烟台再次成为国家拥抱邻邦的开放平台和创新智造的科创高地。

时隔35年,历史两度表现出对烟台的钟爱。这片仙境海岸、水陆雄关,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福缘?经过重装上阵、再度出发,这座蔚蓝之城又将如何肩负使命、拥抱未来?

机遇:天选之城,国选之域

烟台,海陆雄关,海岸仙境。看地图,烟台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翱翔的虎头海雕,口衔渤海,尾接黄海,左翼直伸内陆,右翼遥指大洋。在躯干与右翼的骨骼相连之处,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就位于此处。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烟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逐步发展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骨干城市。2018年,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3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9.4亿元,外贸进出口3053.6亿元,正日趋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海洋经济大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而烟台开发区,是烟台海洋经济开发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样板区域。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烟台开发区在2018年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测中,排名高居第7位,并先后荣获ISO14000国家示范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联合国绿色工业园区等称号,正在致力建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城市品质示范区。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位于烟台开发区的核心区域,面积为29.99平方公里,相比广袤的齐鲁大地,可谓弹丸之地,却秉轴持钧,坐拥中韩(烟台)产业园、烟台保税港西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如今更是迎来千载良机,一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焦点。

使命:国际合作,智造先行

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共存的。一直以来,烟台在受到国家关照的同时,也背负着国家的期望:“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此次,烟台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又将迎来怎样的新使命?

关于自贸试验区,国家对山东提出的整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分配给烟台片区的具体任务则是: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依照国家的指示,烟台片区把整体任务细化为八大战略,着力开展建设营商环境国际化样板、投资经营便利化典范、贸易物流自由化枢纽、金融开放创新高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综合科技创新强区、国际区域合作标杆、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力求把片区打造为具有烟台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底蕴:舟车之利,兵粮之广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着新一轮的历史契机,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事实证明,在历史的青睐和国家的重视之下,烟台片区依托于烟台经济开发区,已经积聚了雄厚的资本,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十足的优势和底气。

从区域环境来看,烟台开发区坐落于北京、上海、首尔的几何中心,北望辽东,东望日韩,地处中国大三经济圈之一——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翼端点,同时地处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交汇处,具有明显的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山东省内开放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突出的区域之一。

从国际合作来看,烟台凭借与日韩相望的地理优势、直航互通的交通优势、民间往来的历史优势,早早启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跨区域合作。其中,中韩(烟台)产业园堪称国家和区域关于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的“旗舰”平台,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韩资项目100个以上,投资额超过20亿美元,对韩进出口突破100亿美元。

从交通条件来看,烟台开发区集聚“二港一场一站”的交通资源,即烟台港西港区、保税港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环渤海高铁,将“海陆空”通行融于一体。其中,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是全省三大干线机场之一,可与27个国内大中城市实现通航;烟台港西港区拥有40万吨矿石码头,可停泊世上现有的最大船舶。未来还将有环渤海高铁、烟大渤海跨海通道等重大项目加入,继续升级烟台片区的交通矩阵。

从产业基础来看,烟台开发区坐拥5万多家市场主体,其中有三千家工业企业,形成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化工机械等产业百舸争流的格局;同时,开发区聚集了124家各类金融机构,设立了总规模高达千亿元以上的各类基金;另外,开发区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15家,其中包括130家省级以上平台。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烟台片区如今羽翼丰满,只待趁着自贸区的东风,抟扶摇而上。

展望:利民惠企兴城报国

天时、地利、人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自贸试验区和烟台开发区都实现了无缝对接,凝聚成为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光明局势。如今,烟台片区集“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国际合作产业等国家战略于一体,担经略海洋、科创智造、对外发展等历史重任于一肩,又新得自由贸易这柄“倚天剑”,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照此发展,烟台片区将会有何收获?

对大众而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可以让片区人民在增加就业机会、方便创新创业、挣取国际工资、体会金融离岸服务、融合中外交融教育等方面,充分享受到开放发展的红利。

对企业而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代表着一系列的政策红利“来袭”,尤其是税收、金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直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制度环境的创新和营商环境的改善,甚至比政策红利更加诱人。多种元素叠加,有望形成企业层面的“虹吸效应”,扶持原有企业不断壮大,吸引外来企业不断加入。

对地区而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意味着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从而拉动产业创新发展,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烟台地区“近水楼台”,将因为海洋经济的升级成为最早的受益者。而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将通过国际产业的加速交流合作,释放出农业资源的优势,从而让自贸福利辐射到全省范围。

对国家而言,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对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填充和完善,山东自贸区就此进入了加速崛起、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并有望早日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营商沃土。届时,国家关于新旧动能转换和自由贸易的叠加试验将取得全面成功,其意义之深、影响之大,将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