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要分红 咱农民也有了“年终奖”


2019-01-20 19:26 来源:经济日报

  咱农民也有了“年终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1月3日,稻坪村在村里的广场举行股民分红大会。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天上飘着雪花,气温低得让人冻手冻脚,但贫困户蔡兴林的脸上挂满笑容,因为村里要分红啦!听到主持人喊自己名字,胸前戴着大红花的蔡兴林走上主席台,从扶贫干部手中接过了3542元的分红和奖金。近日,在甘肃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稻坪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

  “以前自己单打独斗,找不到脱贫的门路。”蔡兴林所在的稻坪村山大沟深,发展受阻。2018年3月,稻坪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结合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成立了徽县青泥岭稻坪树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化劣势为优势,走上了“靠山吃山”的脱贫道路。

  在发展过程中,稻坪村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个体混合经济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导、集体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的形式,把特色养殖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合作社成立时,按照每千元一股的标准,蔡兴林自筹2000元,加上帮扶单位给每个贫困户分配的1000元股金,在合作社入了3股。

  近一年的时间里,合作社通过蜂群繁育、承接培训任务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营业收入63.2万元,利润46.7万元。此次分红大会,79户股民分红25.5万元,村集体分红21.2万元。稻坪村党支部书记尹守明说:“现在,咱农民也有了‘年终奖’。”

  此外,稻坪村还按照“村民挣1万元,村里奖励300元”的激励政策,对村民自己创收进行鼓励。

  平时,蔡兴林到合作社参与场地平整、蜂箱搬运以及人工种植蜜源等工作,每天有100多元的报酬。他说:“2018年,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合作社股金分红,再加上每年8000元的护林员补助,我家脱贫没什么问题了。”

  稻坪村的变化是甘肃省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2017年下半年以来,甘肃在全省9746个村深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不仅创新了农业经营组织方式,还带动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甘肃省参与“三变”改革的93.13万户农户已获得入股分红6.21亿元,户均666.33元,其中贫困户41.66万户,获益4.01亿元,户均963.75元。

  通过打造“股份农民”,突出入股这个核心,甘肃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土地股、资金股、扶贫股、古树名木股等多种股权形式。目前,共有村集体和农户的233.82万亩耕地、66.64万亩林地、17.93亿元资金、折价14.09亿元的房屋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量化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

  甘肃还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利用“三变”改革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吸引撬动各类社会资金和经营主体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三变+特色种养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田园综合体”等11种成功模式。全省参与“三变”改革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1730家,其中各级龙头企业179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933家,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增强。

  在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带动产业扶贫、推动产业振兴最有力的“新引擎”。徽县县委书记王强说,近年来,全县共有3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分红,分红总额7015万元,贫困户分红2269.5万元,村集体分红845万元。基本形成了以苗木产业为主导,以畜牧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格局,全县发展特色产业97.8万亩,产值达到28.9亿元。

李琛奇 陈发明

李琛奇 陈发明

  原标题:村里要分红 咱农民也有了“年终奖”|三变丨农民增收丨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