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 解困东北经济的良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事观察
近几年来,唱衰东北似乎已蔚然成风。各类文章铺天盖地,从政府到产业甚至到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解构。“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现象”“人口流失”等关于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专有名词层出不穷。
东北问题有自身极强的特殊性,这里既有铁锈地带(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落寂,曾经繁荣的工业中心,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成为所谓的铁锈地带)转型导致改革上的进退维谷,也有地缘政治变幻导致的开放不力,还有地域文化与市场规则错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整体来说,目前东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活力不足,特别是人的活力不足;科研成果在本地难以转化,大量项目及人才外流;转型升级缓慢,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与外部能量交换滞缓,海陆出入口单一;核心城市成自南向北的线性排列,能量传导线性衰减,没有形成更有效率的网状布局;营商文化积弱,尚未完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规则等。
针对这些问题,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从历史的、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分析东北目前的问题,找出主要矛盾,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振兴策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系统内部活力不足导致的熵增与系统封闭性强导致的外部能量输入无法有效去熵(体系的混乱程度)之间的矛盾。在输血振兴已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抓住中央大力推动双创的历史机遇,通过大众创新创业带来的内生活力,将是目前东北减熵振兴最有效的破局方式。
要服解药而不是输血。东北经济得的是慢性病而不是急症,内伤重于外伤。按照目前东北的政商环境和自上而下的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大规模资金投入的输血疗法最终有效配置的比例很低,不会长期有效地促进整体发展,甚至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熵增)。东北各省最急需的是中央给予特殊的创新创业政策,构建开放融通的创新创业生态,松绑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逐步恢复东北的自我造血功能,让好项目能够在本地转化、产业化。
要为封闭系统打开出入口。振兴东北关注的重点不应仅放在人口的负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等现象层面上进行战术调整,更应该从国际博弈的角度出发在大的战略层面上进行布局。试想如果抓住当前朝鲜形势逆转时机,大力开采油页岩(松原全国储量第一),构建东西走向的经济走廊,南北向双线通往关内的高铁贯通,东北的发展格局必将打开。而一旦重大的发展机遇出现,东北人的创新创业热情就会被点燃。
要通过双创再塑东北的营商文化。东北问题的表象在经济,深层次原因在人,根源在利益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东北民营经济不活跃的症结在于:“不敢创——对不确定未来的惧怕;不会创——创业能力不足;不能创——体制束缚;不想创——创业文化匮乏”。要建立起创业创新者的避风港和象牙塔,要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要广泛散播正确导向的双创文化,要激励大众创新创业,树立典型,才能恢复自信,找到新的发展路径。高度重视、全面铺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不失为快速有效的解决之策。
要将双创作为铁锈城市除锈的重要手段。双创对于城市的转型在东北已有现实案例。穷则变,变则通。吉林省辽源市在煤矿资源枯竭后一度登记失业率超过20%,他们抓住浙江诸暨关停袜业企业的机遇,采取“先予后取、先赔后赚”的发展理念,先后吸引和孵化全国181所高校2000余名大学生在辽源创业就业,目前各类袜业创业企业超过800户,年产值超过70亿元,安置就业人数超过4万余人,贡献了辽源市1/8左右的GDP,成功带动辽源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辽源这种通过双创刺激转型的模式在东北众多的铁锈城市中具备复制的可能性。
要权变的实施双创战略。东北地区面临的情况与其他地区不同,东北三省各自的情况也不同,核心城市和地级城市情况差异更大,因此推动双创的手段也不能千篇一律,既要学习经济发达省份的有效做法,也要在基于自身禀赋特点和优势。要在科教资源密集的核心城市通过双创促进产学研融通,就要研究为何中科院最大的长春光机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项目在经济发达省份就能够实现转化;要在国企密集的大中型城市通过双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就要研究像一汽这样的央企是如何与周边众多配套小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融通的;要在三四线城市通过双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研究像通化这样的铁锈城市如何实现民营经济占比超过65%。
原标题:双创, 解困东北经济的良药|东北老工业基地丨东北问题丨能量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