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敦煌“葡萄比金贵” “智慧”提质走俏海内外


2018-05-16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那时候,村里一条街上天天放炮,都买了新车。有一年,卖完葡萄,村里二十多个人相约一起去兰州买车,一下子开回来十几辆。”敦煌市七里镇秦家湾村村委会主任郎开明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称,对当地农民来说“葡萄比金贵”,彻底拔掉了村里的“穷根”。

  48岁的郎开明表示,葡萄对他有特殊的“恩情”。当年,女儿学美术专业,高考前赴北京集中培训,就花费了六七万元钱。上了大学,因专业学习需要,当别人的孩子一个月汇几百元时,自家孩子得几千元。“就是靠卖葡萄供出来的大学生。没有葡萄,女儿也学不起画画。”他说,村里卖葡萄供大学生读书的例子比比皆是。

  敦煌因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各类瓜果,素有中国“瓜果之乡”美誉,被中国农产品协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鲜食葡萄基地”。近二十年来,敦煌市为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发展葡萄产业,截至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约20万亩,年产量约20万吨,产值近10亿元,鲜果的外销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上。

  在敦煌瓜果市场,秦家湾村的葡萄远近闻名。据七里镇农林牧服务中心主任秦森介绍,该镇葡萄种植始于1998年至2002年间,此前都是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当时,白天给大家讲解、指导种植葡萄技术,每到晚上就挨家挨户动员种葡萄,当时大多数人有所顾虑,但大家学习的热情很高。”

  那时,每当秦森在田间地头指导时,村里的男女老少常常“围观学习”。晚饭后,村民在村口乘凉,讨论最多的也是葡萄种植技术和品种问题等等。

  经过培训,七里镇农民技术服务队2008年10月成立。秦森说,在七里镇聘请农民技术员进行服务的3年时间里,全镇葡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3年来全镇累计种植葡萄12000多亩。

  今年,七里镇葡萄面积累计达到19000亩,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0%,人均葡萄面积达到了1.7亩。

  “要没有葡萄,不知道穷成啥样了。”郎开明是最早跟着秦森接受技术培训,也是自己探索种植葡萄的一批人之一,13亩地都种了葡萄。他说,此前种棉花常常是“春上贷款、秋上还款”,农民手里没有什么余钱。改种葡萄后,最长三年时间就见效了,当时,一亩地收入好的时候,有近两万元。

  七里镇镇聘技术员牛寿也是最早一批接受培训的学员,1995年结婚的他一直想买个摩托车。“多少年都骑不上。”他说,直到2005年卖完葡萄终于实现,三年后又买了轿车,还在敦煌市里买了楼房。

  如今,每年冬天,秦家湾的农民都进城过冬了,村里没什么人,只有三四月份开始劳作,村民陆续回村在地里忙活。“超过一半人在城里买了楼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牛寿说,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低迷,敦煌葡萄价格受市场影响有所下降,但仍然“种地比打工强很多”,一年净收入几万元没问题。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敦煌种植葡萄的农户都强调“提质”拓销路。为了从源头保证质量,敦煌还在部分地区试点通过合作社建立“二维码追溯”。即把二维码贴在采摘的箱子或框子上,到终端销售市场如果一旦出问题,客商和消费者可根据此追责所购葡萄出自哪个地区哪个种植户,包括种植面积、下种时间、管理情况、产量多少等信息都一应俱全。

  四川客商王财明1995年来到敦煌,在这片离沙漠最近的绿洲城市做起了葡萄生意,已有22年之久。每年这个季节,他都从敦煌地头收购几百吨葡萄,向内地发货。“敦煌葡萄颗粒饱满、串行好看,含糖度高但不腻甜,鲜食最好。”他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久以来,新疆葡萄名气大,事实上,敦煌葡萄和它不相上下,只是新疆葡萄熟得早一些,敦煌因为昼夜温差更大,相对晚一些。

  近年来,敦煌小葡萄已催生大产业,该市连续举办了“葡萄文化旅游节”、吃葡萄大赛、葡萄仙子评选、葡萄花车巡游、葡萄高峰论坛、优质葡萄品鉴等,这些活动以“葡萄为媒”,成为丝路古城的狂欢节,也使“敦煌牌”葡萄逐步走俏海内外。(完)

  原标题:大漠敦煌“葡萄比金贵” “智慧”提质走俏海内外|敦煌丨秦森丨郎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