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电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文兼武、张卫华发表题为《多元化市场主体共促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对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近40年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近年来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在这个过程中,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对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工业经济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市场化改革一直强调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发展和多种市场主体共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增加。随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私营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成为近年来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变化的显著特征。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64.9万家,比2012年增加109.2万家,年均增加7.4%。其中私营企业285.9万家,比2012年增加92.3万家,国有控股企业5.5万家,比2012年略有增加,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13.1万家,随着产业转移比2012年略有减少。
二、各类工业企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都呈现稳定较快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确立。从2012年到2017年,5年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占工业经济90%左右比重)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7.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3%,私营企业年均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5.9%。
三、国有企业做优做强,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计42.5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1.3万亿元,年均增长6.4%;资产总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比重由2012年40.6%下降到2017年的37.9%。一方面,国有企业在重要战略性领域保持控制地位。2017年,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计占该行业全部资产比重达94.7%,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83.9%;在煤炭开采行业,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比重达76%,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4.4%;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行业,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比重达50.5%,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5.3%;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比重达87.3%,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91.5%;在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比重达81.9%,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7.9%。另一方面,国企在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国有经济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在明显减少。与2005年相比,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比重从9.6%下降到2017年的2.6%,资产比重从15%下降到7.6%,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1.3%下降到5.5%;纺织行业,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比重从4%下降到1%,资产比重从12.8%下降到5.5%,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7.5%下降到2.3%;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比重从7.9%下降到2.9%,资产比重从35.7%下降到20.2%,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3.1%下降到10%。此外,在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纺织服装、家具制造、医药制造、建材、金属制品、仪器仪表等行业,国有经济的企业数量和经济份额都在不断减少和降低,比重一般都在10%以下。总体看,国有经济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一方面保持了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向着做优做强目标迈进。
四、私营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22.2万家,比2012年增加3.3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7.7%;资产总计比重22.3%,比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4.4%,比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用工人数3271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用工人数的比重为36.9%,比2012年提高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多数为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稳定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五、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平稳发展,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2017年,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数量4.99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12.9%;资产总计22.5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5.3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9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3.7万亿元;用工人数2088.6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用工人数的比重达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