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 是如何营造出孤独感来的?


2018-10-08 14:02 来源:齐鲁晚报

  科恩兄弟电影孤独感的营造

  科恩兄弟执导、编剧的西部片《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刚刚获得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作为游离于美国好莱坞工业体系之外的导演,科恩兄弟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津津乐道。纵观科恩兄弟的作品,不仅是黑色犯罪电影,“孤独”这样一种感觉常常被营造,充斥在各个影片的关键部位。

  牛潄玉

  环境营造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的营造,首先用于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科恩兄弟创作的电影《冰血暴》获得过奥斯卡和戛纳影展的褒奖,影片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正值寒冬,白茫茫的一片,给整部影片带来肃杀气氛,人和人都仿佛隔着莫大的距离。说到寒冬和雪,科恩兄弟创作的《醉乡民谣》也发生在冬天。整个片子的气氛不用多说,主人公搭档去世,事业无望,生活落魄,梦想搁浅,红颜反目,一个拿着行李四处借宿,怀揣梦想却连活路都没有的人,极寒的天气可以让一切打击有了翻倍的力度。各方给予的冷漠,让这个冰天雪地里的歌手孤独到窒息。

  科恩兄弟创作的电影《老无所依》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故事发生在西部。一提到西部,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荒无人烟”。西部,杂草丛生,一望无际。在影片开始不久,影片主人公在打猎时看到人犬尸体,横斜的三三两两,就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调。电影《大地惊雷》也发生在西部,广袤又危机四伏的环境,给女孩一行人的找寻之旅增加了无尽的未知与孤独。

  之前提到了大环境会加剧人物的渺小和孤立无助,那小空间产生的压迫逼仄也有助于“孤独感”的营造。《巴顿·芬克》的主人公常常独处于宾馆写作,这就是把孤独无助的他逼疯的地方,孤独使人窒息。他用想象在抵抗四周给他的莫大压力,但只收获到更大的反击。在科恩兄弟的片子里有大量车内戏,汽车所提供的空间更小,看似一种屏蔽和庇护,更反衬出人物的孤独,与外界也有一种离间作用。

  旁观感有孤独意味

  说起营造“孤独”,没什么比主角一人面对一切、独自上路更能直接体现的了。《冰血暴》单枪匹马对战几方邪恶的女警探;《醉乡民谣》茕茕孑立寒酸无比独自找寻人生方向的歌手;《缺席的人》冷眼看一切的“失败者”艾迪;《老无所依》撂下一句“告诉妈妈我爱她”就离开的摩斯。这些人物的塑造,不仅可直接体现“孤”“独”,也给故事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科恩兄弟通过放大人物的失语处境,来塑造个性饱满的小人物形象,营造疏离感孤独感,并且传达电影主题。例如在电影《缺席的人》中,导演就塑造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艾迪,艾迪始终以局外人的身份冷静地看着眼前的世界,因此他对整件事情表现得无动于衷。这样沉默寡言的人物形象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比比皆是,如《冰血暴》中的绑架者盖亚尔,《米勒的十字路口》中在一旁附和的沉默助手,《老无所依》中的冷血杀手希格。影片去掉了与人沟通的“话语”,更加分隔了人与人的距离,增添孤独感。

  深色调、冷色调是体现压抑孤独情绪的好办法,《醉乡民谣》《巴顿·芬克》等电影都深谙此道。《缺席的人》直接采用黑白影调,人情味也就被冷淡与孤独取而代之了。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旁白也是营造孤独的一种方式。科恩兄弟电影多用旁白做衬。不论声音来自剧中人还是单纯讲故事的人,旁白都使影片“疏离感”十足。如电影《老无所依》,影片一开始,低沉沧桑的男声,随着缓慢切换的西部空镜,开始慢速娓娓道来一个故事。这种冷冰冰的“置身事外”带来一种旁观感,营造的疏离感也满是孤独意味。

  原标题: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 是如何营造出孤独感来的?|孤独感|缺席的人|冰血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