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情义获得新生:情义才是江湖上的货币


2018-09-27 14:3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情义才是江湖上的货币

  中国当代的江湖情义并没有因为“帮派都企业化了”而消亡,反而因此获得了新生

  文/邝海炎

  资深媒体人,著有《快刀文章可下酒》

  在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昔日的黑社会老大“斌哥”出外没混出名堂,还落得个半身残疾,回到家乡后被人戏弄,老大的旧情人用瓶子砸了戏弄者的头,要对方“讲究点”,众人被慑服……我就琢磨,老大已经失势,以前跟他的人还维护他,是出于情义吗?旧情人对老大自有情义,其他人就未必了,否则该拿些钱给老大治病养老嘛。一个已经没有利益交换价值的人,他们在利用什么?

  对!失势老大身上还有东西可以利用,那就是符号价值。西哲齐泽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作为意识形态的礼貌”。举个例子,假设某公司有一个升职机会,两位竞争者是好朋友。角逐后,甲胜出,此刻,要是他足够“聪明”,就会拒绝升职,并且告诉大家乙更适合这个位置。而乙若不是太傻,也会拒绝甲的提议,并且祝贺他的晋升,还说几句“实至名归”的漂亮话。在这番空白性符号的交换中,双方都回到了各自原来的位置,看似没有任何收获,但是!双方其实收获了“和谐关系”。如果乙当时真把甲让给自己的位置坐了,那就是“不识抬举”,会因为破坏了“作为意识形态的礼貌”而遭到同事的鄙视。

  江湖上混,什么符号最有价值?当然是“情义”。尽管今日之江湖情义已经被利益腐蚀,但“情义”大旗还是要高举,否则人人背叛朋友、落井下石,那活着也太没安全感了。基于此,昔日小弟有必要作出维护失势老大的姿态,以捞取“重情义”的形象资本。但老大切不可把这事当真,昔日小弟尊重你只是表面,小事可帮你(比如拿几百元去花),大事(比如分公司股份)就甭想了,要是真拿自己当老大,这是破坏“符号交换”的潜规则,就别怪小弟不给面子了。

  这种“符号交换”的玩法,让我想起了马云老师。他在今年的教师节宣布一年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大伙都赞他“急流勇退”,但也有质疑的。一篇题为《“菩提老祖”马云》的文章就指出,2013年马云就表示,预见了自己的结局:“真正的中国的企业家,历史上没有一人可以善终。”于是,2015年开始,马云做了很多看似与商业无关的事:建立湖畔大学当校长,成为新经济代言人的人生导师;任浙商商会会长;当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最后的结论是:“或许退休的只是阿里巴巴马云,是赚钱的马云,而意见领袖的、把思想装进别人脑袋里的马云先生,始终且永远不会退休。”

  马云确实是“中国最会做生意的人”,也是“符号交换大师”。他面临与黑社会老大类似的“退休危机”,解决办法却比后者高明多了:一方面,他让渡商业利益;另一方面,他打造思想影响力,繁殖“符号价值”,张扬“情义”。马云宣称:“我朋友要是杀人放火,只要他对我好,他是我朋友,该国家惩罚他,把他抓进去,我会给他送饭。”

  贾樟柯说:“大哥都是文艺青年,感情丰富的人才能做大哥,他对人情特别懂,会处理问题。”这种对“情义”的玫瑰想象令《江湖儿女》弥漫着一种“《美国往事》式的感伤”。贾樟柯认为,情义在2006年左右消亡,江湖已经彻底被金钱主宰,“帮派都企业化了”。这点我不能同意。

  情义是对法律制度的补救,只要有庙堂管不到、管不好的地方,就定会有江湖。中国当代的江湖情义并没有因为“帮派都企业化了”而消亡,反而因为“帮派都企业化了”获得了新生,今日之马云不就把“情义”繁殖到了企业圈吗?只不过,这种“新生”既可看作中国企业家重塑企业家精神的努力,也可看作他们在法治局促下的无奈自保。

  从这个角度看,“情义”真是一种让人伤感的事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37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原标题:江湖情义获得新生:情义才是江湖上的货币|情义|中国|贾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