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明活化石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罗平复活


2018-09-06 14:47 来源:中国网

【点睛】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正宗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现代人生活中渐行渐远,被人们所忽视、遗忘,落寞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幸的是,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经云南省罗平县的罗丽江祖辈矢志不渝的坚守和传承下,延续发展至今。

中国是油菜起源地之一 , 菜籽油是 中 国产原料产量最大的,因此被成为“国油之王”。 云南省 罗平 县 是全国31个油菜籽生产基地县之一,每年种植油菜100余万亩,享有“东方花园”“绿色油库”“滇东油库”之称,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 2002 年罗平县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批准,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罗平油菜种植园成为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园,被人们誉为地球上春天最美的地方。

古法榨油,又叫土法榨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制油技艺,凝聚着五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被誉为“来自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中国、埃及、印度 、巴比伦 等古老国家就开始使用土法榨油了。春秋时《诗经•国风》和西汉《礼记•内则》中的膏指的就应该是油脂,也就是说从西周时期起,已经有了原始植物油制取的方法,中国的制油业的种子从此就萌芽了。西汉末年,《汜胜之书》“豆有膏”是我国最早记载大豆含有油脂的一本农书。11世纪苏颂著《图经本草》经将油菜列入油料作物,说它“形微似白菜,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亦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盲子可出油如脂麻也”。这说明人类从油菜“供作蔬茹”逐步发展到“采苔而食”直至“亦得取子”榨油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进步过程,并使油菜植株性状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改变。古法榨油实际是最原始的榨油技术,早在元代王祯所著的《东鲁王氏农书》一书中记录了榨油技术。

该书《油榨》一章详细记录了油榨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取油具也。用坚大四木,各围可五尺,长可丈余,叠作卧枋于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槃上圆凿小沟,下通槽口,以备注油于器。凡欲造油,先用大镬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辗碾令烂,上甑蒸过,理草为衣,貯之圈内,累积在槽;横用枋桯相桚,复竖插长楔,高处举碓或椎击,擗之极紧,则油从槽出。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旁用击楔,或上用压梁,得油甚速。”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详细总结古代用油菜籽榨油的经验和方法:“菜籽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炒菜籽要选用“平底锅深六寸者,投籽仁于内,翻拌最勤。”怎样才能提高菜籽的出油率呢?“既碾而筛。择粗者再碾,细者则入釜甑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篾绞刺而成。凡油原因气取,油生子无。出甑之时,包裹怠缓,则水火郁蒸之气游走,为此损油。能者疾倾疾裹的而疾箍之,得油之多,诀由于此。”宋应星还指出,菜籽油饼粕“皆重新碾碎,筛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在当时一般每百公斤菜籽可榨油三十公斤。“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可榨油四十斤”。

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世代相传,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菜籽油产量提高了,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逐渐被冰冷的流水线所替代,正宗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现代人生活中渐行渐远,被人们所忽视、遗忘,落寞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幸的是,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经 云南省罗平县的 罗丽江祖辈矢志不渝的坚守和传承下,延续发展至今。

罗丽江2012年组建了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依鲁商标对古法木榨菜籽油进行保护;2013年10月,被命名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2月罗平依鲁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被云南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2月在罗平挂牌成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习所”;2018年2月在罗平建起菜油博物馆。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5条古法木榨菜籽油生产线,年生产依鲁牌菜籽油1400吨。依鲁古法榨油生产车间的一台水车、一组四 个大型石碾子、四个木蒸笼、六套木头榨筒、六个石制油盒子、十四个木制油缸、十四个沉淀罐串联起了古法榨油的重要环节。先将菜籽清洗晾晒,用炒锅把菜籽炒熟去皮,露出黄色的菜籽,然后进行碾磨成粉、上锅隔布蒸煮、出锅扎成圆饼成型,才能上圈装榨,最后木槌撞榨出油。

罗丽江通过祖辈口传,传承古法压榨菜籽油技艺“细挑选,慢研磨;秘法炒,留纯香;木榨技,见精细;取初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妙储藏”精髓,依然沿用古法榨油“清洗、晾晒、炒籽、研磨、蒸粉、包饼、压榨、沉淀、水花”工序开发依鲁牌菜籽油, 以质量为重点,以品牌为引领,用工匠精神打造 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 菜籽油, 创建 依鲁特色品牌 ,确保物美价廉的 依鲁古法压榨菜籽 油走进千家万户 ,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油 。

在罗平依鲁古法榨油现场,榨油师傅将油菜籽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放入灶台大锅中翻炒,判断菜籽是否炒好的方法靠经验,主要用指甲或木板抡菜籽看颜色。气温高时,竹叶青;气温一般时,茶黄色;气温低时,老茶黄色。炒干的菜籽放到石碾槽,用水车带动石碾将油菜籽碾细,油菜籽磨得越细出油率就越高。磨细的油菜籽放入木甑中蒸。甑中有木制甑桥、竹制甑箦,内垫干净稻草。包饼入榨取专用于包饼的铁环,用包饼的稻草捆好,放入铁环中均匀散开,倒入熟料。稻草中间留一个圆洞,十分美观。木榨用老梨树干挖槽而成,榨下有一孔,油从孔中流出。榨槽中有油槽,油槽有坡度,便于油从榨中流出。菜籽饼装入榨槽,槽内装上两层木枋和木楔就开榨打油了。用悬挂的撞杆撞击下层的木楔,菜籽饼受到挤压,一缕缕金黄的清油从油槽中间的小口流出。榨油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将沉重的撞杆稳、准、狠地撞击到木楔上,几人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掌锤师傅喊着“嗨咿着呢、嗨咿着呵”语句,似歌唱、似舞蹈,铿锵有力的喊声和着撞杆的撞击声,宁静的榨油车间显得生机勃勃,激情飞扬。清香明亮的菜籽油从饼中慢慢渗出。榨油时,空气中弥漫暖暖浓浓的油香。油饼在榨尽不出油后,即可出榨,撤木进、木桩和油饼。将榨出的菜籽油倒入大缸中密封保存。整个榨油和工艺流程就算完成了。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最大程度保留油菜籽的正宗天然风香味,是真正值得消费者信赖的正宗、地道菜籽油。

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传承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让 中国古 文明 活化石 “复活”,诠释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精神,延续了中国老味道,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开创了中国非遗保护经验,掀起了地道、正宗香的依鲁菜籽油消费热潮,依鲁成为全国菜籽油行业首个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菜籽油品牌,真正 竖起 了 中国非遗菜籽油第一品牌 , 传统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依鲁菜籽油技艺非遗保护传承行稳致远,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挖掘整理依鲁古法木榨技艺非遗传统文化元素, 聚焦品牌力量 , 构筑非遗新生态 ,讲述 非遗品牌故事,挖掘非遗品牌潜力,提升非遗品牌地位,传播非遗品牌魅力 ,让更多的人 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 , 用非遗之美点亮生活 。

罗丽江 以“非遗”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展体验旅游, 依鲁菜籽油生产工艺和依鲁菜籽油系列产品通过罗平菜籽油博物馆进行展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感知非遗,在观看学习、参与互动中,既是学习者,又成为传承者, 促进“非遗”文化经济价值的转化,并以旅游这一方式,带动“非遗”保护、传承,依托“非遗”文化资源,开发旅游经济,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和产业链升级, 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前来观看依鲁古法榨油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罗平丰厚的文化底蕴。

(罗英)

原标题:中国古文明活化石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罗平复活|榨油丨古法丨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