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剧集体扑街 “玛丽苏”连升三级


2018-08-17 14: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流量剧集体扑街 “玛丽苏”连升三级

  ◎韩思琪

  在所谓“流量剧”全部扑街的暑期档,无论是于无声中寂寂结尾的《扶摇》,还是“糊”得不声不响的《甜蜜暴击》,想抄捷径的制作方与观众一同见证了“流量”曾代表的“甜蜜许诺”全面失效的时刻。国产剧的收视“鄙视链”——良心剧收视不如话题剧,话题剧收视不如流量剧——正在崩塌,想要以“流量”为剧作做减法不若用制作其他方面来做加法,国产剧重新洗牌的时刻或许就在拐角。

  那么,对于观众和大众文化市场来说,古装偶像剧与狗血虐心的“大女主”和“玛丽苏”真的过时了吗?“爆款”《延禧攻略》获得豆瓣7.4分评价、表现不俗的仙侠玄幻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与新武侠风网剧《媚者如疆》,用收视与口碑给出了我们回答:“玛丽苏”不曾离去,只是翻版与升级。曾经以琼瑶剧为代表的爱情大过天式初代“玛丽苏”,进化为冠以“大女主”之名的事业型“玛丽苏”,“爽”与“虐”交织、带来观看上的重复刺激。

  作为高度幻想的类型,这些剧集得以成功地网罗如此多忠实观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症候性地在“想象的经验”中表现出了与“普遍的现实经验”的联结,故事的虚构与时代纹路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与重合。所以,在保证制作水准的基础上,我们的观众在观看“玛丽苏”时,到底在观看什么呢?在吐槽“苏”与“爽”之前,或许我们还应退回一步,为何“玛丽苏”会流行?这不仅关乎于女性观众话语权比重的扩大和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更是影视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共振,注入了日常底色与新的生活经验,每次触摸大众流行文艺同时也是对时代症候的一次问诊。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把“人人都爱我”的“大光环”改为更为简单粗暴的“金手指”,本质上却是“得我者得天下”的“玛丽苏”变种;《香蜜沉沉烬如霜》复制了三生三世的虐恋情深的套路,于是曾无比期待杨幂跳下诛仙台的观众,现在正兴奋地等待邓伦角色的“下线”、尽快开启故事的下一个“副本”;《媚者无疆》以风格化的镜头语言讲三角虐恋,以生命代价完成“爱”之名的救赎。

  有趣的是,三部作品不约而同呈现为一种情感逻辑深层次上的分裂:一方面是文本内部贯彻的残酷丛林法则,在生存压力下人的感情需要都被极力压抑到最低限度,爱的代价是沉重的,被述为主角自虐般的情绪。紧迫的是“首先要活下去”,然后去争取“拥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他们在各自的“一生总月深露重”中,要保持一直清醒、一直克制,现实生活中的“爱无能”借感情上禁忌的包装得以重新讲述——不是不爱,是不能爱;在后宫的生存要步步惊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是游戏化的生存,升级、打怪、纠葛一旦难以理清索性就删号重来,生存艰难却毫无反抗、对来自长辈的、阶层的、游戏规则的甚至于命运的反抗均无,只有逆来顺受和留待下一世。体验是轻的、生存也是轻的。

  在“轻”与“重”的分裂之中,“爽”是为了寻找日常情绪的出口,“虐”则是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感。对于“狗血”、“虐心”与戏剧性情节的追求,是为了在这个失重之“轻”的体验中借“虐”的痛感刺激来确认自身的存在,“狗血、虐”或“爽”让他们得以逃离日常。或许故事早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已经被穷尽了,正如《秘密花园》《太阳的后裔》等大热韩剧的编剧金恩淑所说,“对观众而言,只能接受5%的创新”。看似是不断更新的“玛丽苏”内核仍旧沿袭“痛”与“快”两种机制。

  佛蒙特大学的研究者曾利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文本数字化等手段,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了1737本故事,总结出了六种最受欢迎的故事套路:由穷变富、由富变穷、陷入绝境然后成长的三种设定和伊卡洛斯式、辛德瑞拉式和俄狄浦斯式的三种原型。伊卡洛斯式悖论和俄狄浦斯式命运的悲剧——那些使他们丰盈的、创造了他们的最终使他们毁灭。宿命感的悲剧较少为大众文化所接受,撄人心而后净化人心的悲剧正渐渐被渴望娱乐化的时代淡去。而辛德瑞拉式童话、逆袭、绝境后的成长则成为了戳中受众爽点、按摩他们精神的固定模式,这三重文本显然正是“玛丽苏”故事的叙事要素。不仅“玛丽苏”,与之相对的“杰克苏”同样复制此一模式。

  女性励志传奇,《媚者无疆》可以说都是典型的辛德瑞拉式“玛丽苏”,女主角是需要被保护、被拯救的;以甜宠著称的顾漫三部曲《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则是一“苏”到底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延续“由穷变富”的设定;“励志型”玛丽苏剧,如《甄嬛传》《延禧攻略》,陷入绝境然后成长,快感在于复仇与升级。

  其实,“每一种文化形象的塑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关系基础,表达着特定群体的生存理解和内心诉求”,大众文本中流行类型是观众与作品之间不断互动中共同确定下来的。“玛丽苏”从需要被拯救的“白莲花”,到“我出身低贱、命若蝼蚁,也不能够任人随意践踏”的简·爱,再到如今的“要断情绝爱、却又被人人爱”的“食人花”,变的是情感的厚重感:迎向伤害、在“痛”中感受存在,转向避开伤害的可能性、安全感至上的“爽”,不变的是借用艺术带给人生的代偿感:艺术作品作为个人与现实之间的中介,用贴近现实情感逻辑的设定嫁接一个传奇故事,以“爽感”去抚慰观众。当观众将自己代入故事中,他们将自己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实体满足,在幻想世界中得到满足,补偿自己曾遭遇过的挫折。

  有时,不必对于流行文艺过多苛责,正如“流量”与“流量剧”的失效,我们的观众其实同样可以自己成长,完成趣味的选择。

  原标题:流量剧集体扑街 “玛丽苏”连升三级|流量剧|扑街|大众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