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朝天移山村脱贫攻坚的“移山”故事


2018-06-20 15:11 来源:中国网

6月20日讯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入户路硬化啦!”6月12日,炙人的热浪中,朝天区大滩镇移山村六组入户路硬化工程施工现场,自发前来的十余位村民与施工队紧密配合、无缝作业,不到半天时间,王太平等五户村民一百余米长的入户路就铺设好了。

80岁的夏登富老人,年轻时右腿曾在修路中受过伤,如今只能勉力依靠拐杖行走。自从村道硬化施工开始,他天天都要到施工现场“报到”。他感慨地说,“我们几代人靠锄挖手刨,一点点把路拓宽、延长,但始终还是一条断头黄泥路,哪想得到还有今天!虽然我现在老了,莫法再修路了,但能看到他们修心里也是说不出地高兴。”

作为地处大山深处的深度贫困村移山村,路,曾是所有移山村人的心头之痛。而更让移山村人恼火的是,村里一条环山河流,生生把通村路截成了六段,村民出入都必须涉水过沟,很多老年人因此都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突发山洪还曾把村里一位老婆婆冲到了千米远的元吉村,也曾有小孩上学过河差点被淹了。”

“路是移山村人的命脉,只有连通这条断头路,才能改变移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自2015年对口帮扶移山村伊始,朝天区城管局就把道路通畅工程列在了重要议事日程的首要位置。

建立完备的作战体系,选派驻村工作队全程驻扎,实行“清单制”管理制(一旬一任务清单、一问题清单、一整改清单)……“从没有一寸通组公路到100%通组路、95%以上入户路硬化,到五处断头路全部架起便民桥。”城管局派驻移山村第一书记陈政君介绍,三年多来,仅道路畅通工程一项,该局就投入和争取项目资金超过100万元。

精神矍铄的五组84岁老党员夏步高,一提起帮扶干部,就连连称好。他说,“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移山村人的‘移山’精神!”

夏步高老人的话是有渊源的。移山村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且90%都是60度以上的坡地。据介绍,在上个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为增加土地解决全村群众的生活问题,村里决定把河流改道,以便把平坦的河滩地带填起来整理成良田。在用炸药把百余米高的石垭子大山从中间炸开后,400余名村民靠锄头、撮箕、独轮木板车,整整三个年头才将十多万方的山石运走,并填出了50多亩良田。“当时年可增产2万多斤粮食,至今,都还是村里最大面积的平整田地。”

“移山”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但那种不畏艰险、埋头苦干的“移山”精神却被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在帮扶部门的倾情帮扶下,移山村人秉承“移山”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描下了真实而生动的一笔。

四组53岁建卡贫困户王德友就是这其中一员。1997年,王德友在务工中不慎脊椎骨折,并造成肺部穿孔,治疗把家里的钱花了个精光不说,还欠下不少外债。伤愈后,他还落下了不能干重体力活的后遗症,再加之两个小孩上学,家里一度举步维艰。

“光当贫困户等着别人扶不行啊,得自己想法子找出路。”王德友和妻子一合计,决定发展仔猪产业,“虽然又累又苦,但自己挣钱自己花,心里踏实!”今年,王德友家预计出栏仔猪100头,产值达10万元;此外,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王德友还养了10多箱土蜂,新开垦了近10亩撂荒地、种起了“核桃+魔芋”;眼下,他又正盘算着再买几头小牛犊,为家里增收再添门路。

“今年种了2亩多天麻,卖个两万元应该没问题。”同样,妻子残疾的五组贫困户夏登海,在参加了帮扶单位组织的实用农技培训后,发展起了天麻产业,并逐渐成长为该村天麻种植技术带头人。

据了解,自帮扶以来,按照“1+3+5”精准帮扶模式,根据移山村实际情况,城管局帮助移山村七个组组组落实了“一个主导项目”,户户落实了一个致富项目和一个明白人。并协助建立了“移山村荣德天麻专业合作社”,构建起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组织为依托、农户为支撑的“一核心、多元素”产业扶贫组织体系,确立了以天麻、核桃、生猪和劳务4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扶贫路径。截至目前,该村164户(其中贫困户60户),天麻种植93户(其中贫困户35户),户均天麻产量达1500斤,收益实现81.5万元。

对于明年能否顺利实现整村脱贫,王德友一句话道出了所有帮扶干部和贫困户的心声,他说,“路通了,致富渠道也畅了,再加上我们的‘移山’志,不愁移除不了‘贫穷’大山!”

(郭兰 张敏)

原标题:四川广元朝天移山村脱贫攻坚的“移山”故事|山村丨天麻丨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