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讯 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社会稳。沐浴在春光里的朝天区麻柳乡,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该乡将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匹配“一流政策”,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春景图”。
地理位置偏远、山高陂陡、基础条件落后的麻柳乡有7个村,贫困村就占了2个,大部分中青年常年在外务工,村中劳动力匮乏,产业发展能力较弱。该乡在这样差的基础条件下,是如何稳步驶上美丽乡村发展快车道的?
麻柳乡党委书记王健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坚持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走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实现脱贫奔康。”近年来,该乡依托现有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挖掘刺绣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底蕴,用五年时间把麻柳建成“一心、两线、三基地、四个园”融合发展的文旅示范乡镇。
党建引领发展驶上快车道
“刘泽祥,贫困户,家庭人口3人,集体经济分红90元;刘泽先,非贫困户,家庭人口2人,集体经济分红50元……”这是在1月31日麻柳乡石牌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仪式上,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态宣读的获得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的村民名单。
在石牌村村委会有两块醒目的牌子,一块是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匾牌,一块是朝天区石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匾牌。
麻柳乡创新推出“6+1”党建助产业发展模式,即“支部、企业、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具体而言,支部负责辖区产业定位、布局及相关农业产业政策宣传;企业负责市场营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信息化管理。
“有效地将基层支部与市场利益综合体连接起来,解决了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长期以来面临的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科学种植、田间管理、质量安全五大难题。”王健说,“6+1”党建助发展,核心是党支部。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对于这种模式的好处,王健解释说,一是为合作社融资反担保,二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提供优良品种,负责产品的市场营销(包回收)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将产地及农产品生产等信息编制二维码,确保消费者知晓产品产地的相关情况;担保公司负责为企业和专合社融资担保;银行负责为企业、合作社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保险公司负责将已发展的产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降低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提高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合作社(支部牵头成立)负责带动、组织大户或农户发展产业,提供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是企业与农户的联系纽带。农户是产业的直接生产者和管护者,主要职责是种植与田间管理。
文旅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麻柳乡,秦巴山区的一个小镇;达沃斯,瑞士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前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正苦战鏖战;后者因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此举行而举世闻名。
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向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先生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麻柳刺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自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的绣品,将地处亚洲、欧洲的两个小地方连在了一起。
不仅是刺绣,麻柳乡的石板村也进入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一个乡拥有两个“国家级”文化品牌,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少有的。
基于此,麻柳乡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启动实施了生态乡村旅游发展“一二三四六行动”。
“一心”:把麻柳民俗风情小集镇建成民俗民间文化、三国文化、刺绣文化等多文化融合发展的展演地,商贾云集的农旅产品集散地和旅游观光目的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传承、培训、展示、展演中心。
“两线”:建成洪督关至赵家垭一线,走白羊古栈道,观石板古村落,欣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建成麻柳峡至天星洞自然风光旅游线路,集赏峡内风光、看遍山红叶、进峡谷探幽于一体。
“三基地”:打造洪督关、观望山集文化修身、生态养老为内涵的康养基地;把麻柳场镇打造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传承、保护和朝天民俗民间文化展示展演基地;打造以石板上(小地名)红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带”:建成“千亩核桃+柴胡,千亩核桃+魔芋,千亩山油茶+蔬菜产业,千亩小水果+蔬菜”产业示范带。
“六园”:建成石板村300亩李子采摘尝鲜园,在四坪建成以猕猴桃为主的千亩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园,以羊肚菌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示范园,建成复兴车厘子、魔芋产业示范园,建成以黄小为主的魔芋、秋葵产业示范园,建成石碑千亩蔬菜示范园。
“在实施生态乡村旅游发展中,我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生态康养为特色,全方位推进。”麻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梁剑表示,将瞄准区域定位,推进错位发展,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更好地助农增收,早日实现脱贫奔康。
(郭兰 罗卿慈)
原标题:因"刺绣"出名的广元麻柳乡驶入乡村发展快车道|产业丨麻柳乡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