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新能源打头阵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有哪些新亮点


2018-07-19 14: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智能网联、新能源打头阵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有哪些新亮点

  从新能源到智能网联,中德汽车产业着眼未来产业制高点,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视觉中国供图

  宝马携手华晨再扩产能、戴姆勒和清华大学深化研究合作、蔚来汽车和博世联姻发力自动驾驶……近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期间, 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商品之一,汽车一直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在中德双方签署的20多项合作协议中,汽车领域的合作协议超过了三分之一,覆盖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双方在包括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合作不乏新亮点。

  李克强表示,40年前,德国企业展现勇气和智慧,率先同中国进行汽车合资合作,拉开了两国汽车产业合作的序幕,并收获了中国市场的丰厚回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自动驾驶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正在推行新一轮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开放汽车领域市场准入,欢迎德国企业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扩大对华投资,拓展高技术领域合作,推动中德汽车合作从传统制造合作走向智能研发合作,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产学研齐发力 中德加码智能网联、新能源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当下,汽车“新四化”是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方向,也是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突破口。

  据统计,此次一系列的签约中,中德双方的多项合作瞄准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有分析认为,这将发挥中德两国在汽车产业结构上互补性强的优势,传递出双方拓展高技术领域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积极信号。

  对此,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德汽车产业着眼未来产业制高点,希望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同引领行业的革新。”

  在政府层面,中德政府共同签署《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该声明具有“里程碑意义”。

  根据《联合意向声明》,中德两国将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在自动网联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具体包括:推动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及应用、促进相关技术要求统一、促进两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及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推动制定国际统一的无线电频率解决方案、就通信技术统一及互操作解决方案交换信息等,共同推动两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在企业层面,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就双方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长期发展,签署了一份长期框架性协议。华晨宝马将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促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业升级融合发展,并启动中德双方在第三方市场的开发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该协议,2020年,宝马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将在沈阳投产,并在中国及全球市场进行销售。在业内人士看来,双方合作是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整合的趋势体现,有利于融合彼此专长,共同深耕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而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也开启了其在欧洲投资的“第一站”。

  据了解,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州政府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宁德时代将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该电池生产基地将分两期建设,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计划于2021年投产,2022年达到14GWh的产能,有望为当地提供约600个就业岗位。电池生产基地制造的产品将为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全球知名车企配套。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目前欧洲还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我们把这项技术第一次引进到欧洲。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帮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今天将是图林根州的重要一天。”

  在科研领域,戴姆勒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可持续交通研究领域的合作。据悉,成立于2012年的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未来3年将每年投入经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重点扩展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继续推动交通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发展。

  “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将清华大学的强大科研能力与戴姆勒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创新传统紧密结合。”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表示, “随着双方继续扩展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联合研究,我期待双方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除了上述合作,蔚来与博世、长城与宝马、江淮与大众等合作协议的签署均聚焦在智能网联或新能源领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涉及世界汽车行业价值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刻变革中,中德双方在产、学、研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这种深度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世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竞争 中国如何巧解“国际方程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汽车新车产销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一的同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084.7万辆,同比增长3%;市场份额提高了0.7个百分点,达到43.9%。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欧美强势、亚洲弱势的传统市场格局正在被打破。中国的汽车企业从原来的学习者和跟随者,开始向全球产业的竞争者和资源的整合者转变,而这种角色的转变将更多地惠及全球汽车产业。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紧海外布局。去年,我国汽车出口89.1万辆,同比增长25.8%。其中,乘用车出口63.9万辆,同比增长34%。与以往以产品输出为主的形式相比,技术、经验、营销手段等要素的输出不仅让中国汽车品牌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也让相关国家的汽车产业受益,真正实现了“双赢”。

  在一些专家看来,面向未来,全球先进汽车市场的营销手段、服务模式,以及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人才战略,是中国汽车产业学习的对象。中外汽车产业的合作应该从简单的产品单向引进向双向投资和全方位合作发展,而基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的是,在发力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心态加强价值链资源的优势互补、整合和利用,在创新开放合作中寻求共赢,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向上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程鸿鹤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智能网联、新能源打头阵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有哪些新亮点|智能网|新能源|乘用车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