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合资股比限制五年后取消 制造业开放提速


2018-04-18 10:55 来源:人民网

  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敲定时间表。4月1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时透露,我国将分类型实行汽车行业外资股比开放,通过五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在业内看来,合资股比终于打破僵局,这意味着曾因政策不得不与自主品牌进行合作的国外汽车巨头将纷纷成为国内车企竞争对手,不过与此同时,五年间脱颖而出的自主汽车品牌很可能将整合为中国的国际汽车巨头,实现与美日德车企的正面抗衡。

  制造业开放提速

  前不久闭幕的博鳌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我国将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此次,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明确,我国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五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上述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实现全面开放。除了汽车行业,2018年船舶行业也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2018年飞机制造行业也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各类型。“制造业是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领域,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都要在开放环境中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最大化”,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全面开放制造业,就是表明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鲜明态度,我们也希望通过制造业全面开放,支持中外企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实现共同发展,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更广泛更多元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另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将尽早公布实施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包括分别适用于全国和自贸试验区的两张负面清单。新的负面清单除了包括已经宣布的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措施外,还将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等市场高度关注领域推出一系列开放措施。

  合资股比打破僵局

  其实,之所以在汽车业提出“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的限制,国家发改委是为了确保当时中国汽车业可以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提升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

  1985年3月,上海大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25年,合资效果名显。为了更加规范双方的合作,199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其中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这标志政府意识到需要干预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政策实施两年,质疑声不断出现,但这事关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生存,国家一直没有放开合资股比的限制。

  去年合资股比限制政策开始松动。2017年4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同年6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取消了对汽车电子和动力电池的股比限制以及放宽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限制。直到当前,相关政策终于正式破冰。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解禁的先锋,这在业内已有共识。2017年,《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提出,放开外商成立合资的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可以不受两家的数量限制。外交部也曾发布消息称,今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

  开放喜忧参半

  放开合资股比将对中国车市的宏观发展以及微观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业内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汽车业内专家贾新光表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放开合资股比无疑将对自主汽车品牌造成巨大的影响。曾经因政策而不得不与自主品牌进行合作的国外汽车巨头将纷纷成为竞争对手。可以预见的是,五年时间中将有大量的自主汽车企业倒下。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放开则非常必要。国家发改委认为,只有开放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倒逼企业创新、聚集国内外资源。在五年时间中脱颖而出的自主汽车品牌很可能将整合为中国的国际汽车巨头,与美日德的汽车产业正面抗衡。

  有分析担忧,外资股比放开,意味着外商将大规模独资建厂。不过,汽车行业评论员钟师则认为,独资潮不可能出现。他举例称,我国加入WTO之后,由于发动机这一关键零部件合资股比限制取消,外国企业开始独资设厂,但几年后,一边倒的零部件企业独资潮开始出现“回流”,一批以佛吉亚、江森、西门子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又选择回到合资模式,“虽然这些外资零部件企业多数选择了与整车厂合作,但不可否认,要想在中国市场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借助本土企业优势无疑是一条捷径”。钟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