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讯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城市停车位缺口逐渐扩大,为智能停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机会。上市公司借助智能制造、停车场资源以及互联网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停车产业。专家表示,智能停车产业逐渐脱离“野蛮生长”阶段,行业资源整合加快,拥有停车场资源等重资产的企业将占据先机。
布局智能停车产业
“停车场市场空间巨大。”CBNDate行业分析师李安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7年国内机动车保有量超3亿辆,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城市停车位缺口达50%以上。以北京市为例,市民用车达600万辆,而停车位总量只有382万个。
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智能停车等服务。“智能停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智能停车”包括两个概念:物理意义上的智能停车,将传统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互联网+停车”,即O2O停车软件应用平台,将分布在城市不同位置的停车场进行资源整合。由此催生出产业发展的两条路径:通过新建智能停车场以及立体车位提供增量,实施重资产发展;提高原有车位的利用率盘活存量。
根据CBNData提供的《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目前国内九成以上城市车位使用率小于50%。如果上海、重庆两市智慧停车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2019年车位供给量将大于车位需求。
“两条路径并非泾渭分明。”李安然介绍,目前布局智能停车产业的A股公司已增至13家,包括捷顺科技、安居宝等,涉及立体停车设备、停车场建设与运营等,业务各有侧重。
产业迎来整合期
“五洋科技提出的‘智能制造+停车资源+互联网’战略,实际上是将上述两种模式进行融合。”上述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野蛮生长”3年后,智能停车产业迎来新一轮洗牌。在这个过程中,拥有重资产者可能成为最后赢家。
“五洋科技的更名和战略调整,伴随较长的行业整合过程。”五洋科技董事长助理、投资总监张立永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系列并购重组完成后,公司植入了机械式停车设备业务类资产,资产及业务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公司进行了更名。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2015年11月,五洋科技完成对伟创自动化的收购,后者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停车设备和成套自动化生产线;2017年10月,公司完成对天辰智能的收购,后者在智能搬运领域拥有较强技术储备,产品毛利率达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分别位于深圳与山东的伟创自动化与天辰智能的区域位置互补,能够帮助五洋科技在立体停车设备业务上形成南北协同,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对停车场资源的投入。”张立永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与地方政府、产业资本等合作,五洋科技已实现停车设备、停车场建设、停车运营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张立永表示,智能停车产业发展之初,很多人认为门槛低,涌入的资本较多。“实际上,除了立体停车设备需要很高的技术沉淀外,获取停车场运营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017年以来,不少智能停车企业倒闭。从事智能停车业务的企业ETCP创始人谭龙认为,在智能停车O2O创业公司中,ETCP是为数不多“活”过来的企业,一个诀窍就是“做重”。“过去4年,ETCP跑马圈地覆盖了几千个停车场。这些线下重资源成为后来者难以突破的壁垒。”谭龙表示。
解决用户“痛点”
“产业龙头将逐渐出现、壮大,并持续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但智能停车市场足够大,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的公司更容易活下来。”李安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智慧停车仍处于发展初期,表现较好的城市渗透率也低于20%,未来扩张潜力巨大。
以住宅小区停车场为例,据李安然介绍,住宅小区停车场内长租车辆占比达43%,日间主要时段使用率低于50%,急需高效的车位共享方案和系统化的长租车位管理方案合理配置车位资源。
很多初创企业争相涌现。主营“共享车位”业务的小马智停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小马智停使用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车位锁,实现“共享停车位”。用户花费不到千元购置该锁后,即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对外出租自己的停车位。方便他人的同时,能从中获取额外收益。
这些解决特定“痛点”的“小而美”产品,吸引了众多初创企业,A股公司同样积极参与其中。以金智科技为例,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等业务,并通过“寻Me”场内反向寻车系统涉足智能停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