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受访者对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有信心


2016-06-03 15:02 来源:中国企业家新闻网

   

  漫画:朱慧卿

  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启动,全国5000多名打拐民警可在第一时间将失踪儿童信息发布到平台,平台收到报警,除了在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新浪微博上发布失踪儿童的姓名、年龄、照片、失踪地点,还会通过手机推送等新媒体手段,将信息发到相关区域市民手中。此举引发网友对儿童失踪问题的关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5%的受访者关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其中,24.3%的受访者非常关注。59.8%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打通了民众参与打拐的官方渠道。

  受访者中,77.1%的受访者家里有儿童,22.9%的受访者家里没有儿童。

  59.8%受访者认为平台打通了民众参与打拐的官方渠道

  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的刘俊明的儿子刘斯睿,于2012年12月31日在老家水口镇盐米村路口走失,走失时刚满4周岁,自此刘俊明就踏上了寻子之路。“我现在在深圳当专车司机,这份工作时间方便、自由,见到的人、去的地方都比较多,有助于寻找孩子。”刘俊明说,目前老家的房子拆迁,他拼命保住了一半,“就是怕小斯睿有一天回来却找不到家”。

  对于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启动,59.8%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打通了民众参与打拐的官方渠道,58.3%的受访者表示能推动打拐工作的信息化管理,56.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互联网+打拐”的有益探索,49.7%的受访者感觉会真正提高寻人效率,32.1%的受访者认为提高了对拐卖行为的震慑力,同时也有37.1%的受访者觉得难以推广到农村等拐卖高发区,21.5%的受访者认为还是无法从源头上解决拐卖问题。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打拐办主任陈士渠2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迅速传递儿童信息。“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把失踪儿童的信息推送出去,在短时间内让很多人知道,从而发动群众搜集线索。”陈士渠表示,以前经常发悬赏通告,或者通过微博、微信来转发有关信息,在传播范围和速度上都有所欠缺,信息回馈滞后。“新平台的启动恰恰弥补了缺点,一旦发生拐卖案件,警方可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并针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进行推送,从而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到打拐行动中去,对犯罪行为有更强的震慑力”。

  61.4%受访者建议平台完善信息甄别和发布标准

  全职打拐志愿者、网友“上官正义”从2007年7月起开始涉足打拐反扒志愿者工作。 他认为,互联网参与打拐一直有强大的助力作用。微博打拐,不仅增强了普通老百姓的打拐、防拐意识,同时也对人贩子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引导民众识别信息真伪,使网友正确参与反拐工作。”“上官正义”强调,警察仍应是“互联网+打拐”的主力。

  调查中,81.3%的受访者对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作用有信心,其中,16.6%的受访者觉得非常有信心,仅9.3%的受访者没有信心,9.4%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

  刘俊明表示,一打开地图,附近如果有小孩子丢失,就会跳出来一个信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留意。“这样信息散播得很快,找到的机会也就大很多,而且,这也是对人贩子的一种警示”。

  陈士渠认为,平台是公安机关对侦查拐卖案件的一种有益补充。通过平台,警方和群众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并搜集到更多的线索,从而更好地、更快地把失踪儿童找回来。“但并不是每一个失踪儿童案件都需要采取这种方式,警方在初步调查之后,如果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我们才会采取这种方式。”陈士渠强调。

  对于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启用,61.4%的受访者建议完善信息甄别和发布标准,58.2%的受访者期待信息发布要迅速、准确,57.4%的受访者建议构建专业的管理和救助体系,55.0%的受访者建议与其他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52.9%的受访者建议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的参与,37.5%的受访者建议注重扩大信息的覆盖面。